(共39张PPT)
部编版 五年级上
第二课时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
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
谈话导入
有一位吃了“长生果”的女作家,从她13岁时第一篇小小说在县报上变成铅字,至今已写作了50年,完成小说集19部,散文集12部,文集3部,出版作品字数达500万字以上。
谈话导入
作者简介
叶文玲 生于1942年,当代小说家,浙江台州人,她自幼酷爱文学,1958年发表作品《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代表作有《无梦谷》。
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试着给课文分段。
整体感知
不言而 美 过 直 书籍
饿 报偿 沉甸甸 馈赠 磁石
yù chāi yǐn bèn jí
jī cháng diàn kuì cí
瘾
奔
饥
喻
差
我会认
悟出 酵母 皎洁 借鉴 呕心沥血
wù jiào jiǎo jiàn lì
差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下给眼羡的份儿。
注意红色字体的读音!
读一读:爸爸从国外出差(chāi)回来,看到参差(cī)不齐的土砖房子变成了一栋栋高楼,他感叹说:”城乡差(chā)距越来越小,农村跟城市差(chà)不多了。
多音字
chā (差别)
chà (差劲)
chāi (出差)
cī (参差)
四字词语
别出心裁
不言而喻
流光溢彩
不求甚解
黯然伤神
如醉如痴
囫囵吞枣
呕心沥血
浮想联翩
如饥似渴
千篇一律
津津有味
我会读
词语理解
流光溢彩
形容光彩流动闪烁。
如痴如醉
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制。也形容神智失常,精神恍惚。
囫囵吞枣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千篇一律:
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识字解词
1.悲伤和欢乐,离别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 )
2.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 )
3.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
4.形容费尽心血。( )
5.只求懂得歌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别出心裁
呕心沥血
识字解词
根据意思写词语。
不求甚解
你知道,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整体感知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开篇点题,总写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第二段(2---7):写作者少年时代的三次读书经历和读书带给作者的回报。
第三段(8---14):回忆两次作文取得成功的经历和悟出的道理。
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文中回忆了读书和习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用横线画出来。
3、读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研读感悟
说说文中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品读感悟
将书比作“长生果”,写出了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生命源泉与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精神食量。
比喻句
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写一写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被人们称为人类精神的“百宝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薯 被人们称为人类胃肠道的“清洁工”。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看“香烟人”小画片
品读感悟
点明了作者开始读书的时间。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写出了作者求知欲之强,引出下文对真正连环画的描写。
津津有味
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看连环画
品读感悟
废寝忘食
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
读文艺书籍
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迫不及待。
品读感悟
不求甚解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我读书的经历,虽然“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依然对读书充满热情。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伤。
读中外名著
品读感悟
如醉如痴
把书比作磁石,写出书对“我”的吸引力。
写出了“我”的阅读面之广,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之多。
习 作
1.习作《秋天来了》得了“甲优”,被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
2.作文《记一次不愉快的往事》得到老师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
品读感悟
从中悟出的道理
1.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品读感悟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品读感悟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品读感悟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品读感悟
结合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从作者的读书经历来看,在书的引领下,作者的写作越来越成熟。书对作者有很大的作用:
1.带来了许多精神愉悦;
2.扩展了想象力;
3.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并因此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4.增加了阅读积累,提高了写作能力。
想一想
所以,作者将书喻为“长生果”,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钟爱。
读书给作者带来了这么多收益,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对于书中的内容要能在写作时借鉴运用;
读书时要做笔记;
读书时要入情入境,用心体会书中的思想感情等;
我从中受到的启发:
要博览群书;
在写作时,构思要别出心裁、要有真情实感、在借鉴和模仿的基础上要有自我创新。
拓展延伸
莎士比亚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画家说: 作家说:
书里有许多美妙的图画, 里有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故事,
看着它, 读着它,
可以看到很多五彩缤纷的图像。 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科学家说: 我说:
书里有令人心动的奥秘, 书是知识的海洋,
研究它, 它丰富了我的头脑,
可以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 让我茁壮成长……
拓展延伸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
3.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 )。”
4.海伦说:“一本新书像( ),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xing'sh
一、关于书的比喻很多,你能选择出恰当的词语完成下列练习吗?
面 包 营养品 阶 梯 一艘船
营养品
课堂练习
阶梯
面包
一艘船
3.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饭、忘了睡。(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的”长生果“。(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画,被人们称为人类精神的”百宝箱“。
课堂练习
我放学一回到家就写作业。
难道我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吗?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借鉴。
课堂小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
阅读课文书籍。
我的”长生果“
写作
开卷有益 读写相依
读书
小画片——不过瘾
连环画——不满足
文艺书籍——牵肠挂肚
中外名著——如醉如痴
构思别出心裁
落笔与众不同
表达真情实感
借鉴并自己创造
板书设计
总起: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我的“长生果”》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喻、差”等15歌生字,读准“差、奔”等多音字,理解“流光溢彩、如醉如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和写作方法。
3.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
有一位吃了“长生果”的女作家,从她13岁时第一篇小小说在县报上变成铅字,至今已写作了50年,完成小说集19部,散文集12部,文集3部,出版作品字数达500万字以上。你们想了解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吗 请跟我一起走进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板书课题。
二.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 叶文玲生于1942年,当代小说家,浙江台州人,她自幼酷爱文学,1958年发表作品《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代表作有《无梦谷》。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试着给课文分段。
生读文,交流。
3.学习生字词:不言而 美 过 直 书籍 饥饿 报偿
沉甸甸 馈赠 磁石 委屈 酵母 皎洁 借鉴 呕心沥血
(1)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赛读,去拼音读。
(2)分析多音字:差。
(3)赛读四字词语:津津有味 别出心裁 不言而喻 流光溢彩
不求甚解 黯然伤神 如醉如痴 囫囵吞枣 呕心沥血 浮想联翩
千篇一律 如饥似渴
理解词语:流光溢彩 如醉如痴 囫囵吞枣 千篇一律
根据意思写词语:
你知道,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汇报: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6)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开篇点题,总写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第二段(2---7):写作者少年时代的三次读书经历和读书带给作者的回报。
第三段(8---14):回忆两次作文取得成功的经历和悟出的道理。
三.研读感悟,体会悟出的道理。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文中回忆了读书和习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用横线画出来。
(3)读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生读文汇报:
生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生2:这是一个比喻句,将书比作“长生果”,写出了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生命源泉与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精神食量。
3 .仿写句子: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生1:画,被人们称为人类精神的“百宝箱”。
生2:红薯,被人们称为人类胃肠道的“清洁工”。
4.作者回忆了读书的哪几件事?
生1:第一件看“香烟人”小画片。
生2:“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最早”两个字点明了作者开始读书的时间。
生3:“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看小画片看得津津有味,写出了作者求知欲之强,引出下文对真正连环画的描写。
生4:第二件是看连环画,从“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看连环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生5:第三件是读文艺书籍,从“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中的“一……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迫不及待。而“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写出了作者读书的经历,虽然“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依然对读书充满热情。
生6:第四件是读中外名著。“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伤。”可以体会到作者读中外名著是“如醉如痴”,把书比作磁石,写出书对“我”的吸引力。“古今中外”“所有课余时间”等写出了“我”的阅读面之广,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之多。
5.作者回忆了习作的哪几件事?
生1:两件事。1.习作《秋天来了》得了“甲优”,被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2.作文《记一次不愉快的往事》得到老师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
作者从中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1:3个道理。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7.如何理解这三个道理?
生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生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生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8.结合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从作者的读书经历来看,在书的引领下,作者的写作越来越成熟。书对作者有很大的作用:
(1)带来了许多精神愉悦;
(2)扩展了想象力;
(3)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并因此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4)增加了阅读积累,提高了写作能力。
所以,作者将书喻为“长生果”,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钟爱。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读书给作者带来了这么多收益,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1:我知道了我以后要博览群书。
生2:我以后在读书中也要像作者一样读书时入情入境,用心体会书中的思想感情。
生3:我以后读书也要做笔记。
生4:对于书中的内容要能在写作时借鉴运用;
生5:写作时,构思要别出心裁、要有真情实感、在借鉴和模仿的基础上要有自我创新。
2.出示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自读,男女赛读 小组齐读,熟读成诵。
读有关书籍的小诗歌。
画家说: 作家说:
书里有许多美妙的图画, 里有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故事,
看着它, 读着它,
可以看到很多五彩缤纷的图像。 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科学家说: 我说:
书里有令人心动的奥秘, 书是知识的海洋,
研究它, 它丰富了我的头脑,
可以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 让我茁壮成长……
五.复习巩固,课堂作业。
一、关于书的比喻很多,你能选择出恰当的词语完成下列练习吗?
面 包 营养品 阶 梯 一艘船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
3.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 )。”
4.海伦说:“一本新书像( ),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xing'sh
二、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的”长生果“。(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饭、忘了睡。(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借鉴。
课后完成下列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
2.阅读课文书籍。
八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