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
文化的内涵
文化,特别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1940《新民主主义论》
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现实,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现实。
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时空坐标
1800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
20世纪
世界文学艺术发展逻辑轨迹
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流行,出现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
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不再盲目相信理想,追求人类内心感情,浪漫主义流派盛行
19C中叶后,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批判现实主义流行
20C后,物质生活丰富,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又致使人们精神空虚迷茫,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出现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1、定义
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和想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高峰:19世纪30年代。
材料一:工业革命
2、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材料二:法国等大事记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
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1820—1821意大利革命,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比利时革命,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卢梭
材料三:
2、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批判现实。
法国大革命冲击整个欧洲,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社会动荡。讴歌革命,讴歌英雄。
大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自由、平等、博爱的没有实现,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不如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那样美妙,引起人们失望。
文艺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下解放出来,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2、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英
德
法
雪莱
海涅
雨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抨击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拜伦
英
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通过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的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诗歌赏析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西风颂》:
浪漫主义
作品欣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俄国)普希金
作品欣赏
但自由啊,
你的旗帜虽破而仍然飘扬天空,
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
余音渐渐低沉,
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链接
D
在内容上
反对封建制度,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强调理想,追求自由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并非表达浪漫情感),蕴含革命力量,充满时代精神;对下层群众寄予深切同情,希望用人道主义感化世界
在手法上
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风格上
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5、社会影响
(1)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2)深入发掘了人类的情感世界,歌颂了美、善和光明,(3)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有力地支持了席卷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4)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对世界文学,尤其对欧洲文学(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以后)
1、定义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之后。
2、背景(导)
3、发源地:
法国
4、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国别 作家 作品
法国
巴尔扎克
英国
狄更斯
俄国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丹麦
安徒生
挪威
易卜生
美国
马克·吐温
英国
萧伯纳
法国
罗曼·罗兰
《人间喜剧》
《大卫·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徒生童话》
《玩偶之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苹果车》
《约翰·克里斯朵夫》
欣赏短片《巴黎圣母院》
爱斯美拉达:
外表美丽且心地善良。
克罗德:
外表体面但内心险恶。
卡西莫多:
外表丑陋但内心纯真。
爱斯美拉达
副主教克罗德
敲钟人卡西莫多
巴尔扎克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自传性质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作者借“大 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孤儿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狄更斯
萧伯纳 (1856-1950)英国戏剧家。创作数量之多,在英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惟一一部政治讽刺剧《苹果车》可以把好奇之人领入宫廷深处,在国王和首相的争斗中,让人身临其境过把瘾,去体会那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其戏剧的艺术特色——幽默和讽刺。他特别喜欢运用的手法是:使剧中人物发出似非而是的妙论。萧伯纳的剧作、语言生动、机智、慑人心魄,是公认的英国口语和对白的大师。
马克·吐温
5、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客观性:关注社会问题,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社会风貌;
(2)典型性: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批判性: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暴露社会黑暗;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5)注重细节描写,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
6、影响:
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深刻剖析和强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矛盾和弊端,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信心;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时代背景
描写对象
表现手法
思想性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描写理想,反对理性,最本质的特征是主观性
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
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欧美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幸福进行不屈的斗争
相同点:
都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批判,
都歌颂正义,批判邪恶。
2.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A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30年代以后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A是英国狄更斯的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B为现代主义文学,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属于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
(一)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以后)
1、定义
是一种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其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派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送向死亡
残酷战争
(1)背景
经济危机
共产主义扩张与苏联压力
古巴导弹危机
思考:以上图片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相继爆发,欧美社会面临严重社会问题,出现精神危机
恐怖主义
(一)现代主义文学
2、背景(详见导学案):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 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3、成就: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 》。
4、主要特征:
经济危机
等待戈多
(1)反映现代西方人周围世界的荒谬和人的孤独无援,心灵迷惘和痛苦(精神危机),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
(2)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反传统、反理性)
一战中的海明威
海明威首创冰山原则,将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背后,代表作是《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材料分析
材料三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等待戈多》
荒诞派
贝克特
萨缪尔·贝克特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剧照)
2、代表作:
1、背景:
(二)20世纪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3.特点:
4.影响: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负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 柯察金
(三)亚、非、拉文学
2、特点:
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压迫思想。
3、代表:
印 度: 泰戈尔《戈拉》
中 国: 鲁 迅《呐喊》
川端康成: 1968年获得诺奖,《雪国》
《千只鹤》《伊豆的舞女》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 索卡因《解释者》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1、背景:
5、影响:
体现反对殖民压迫和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4、特点
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放映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3年),《戈拉》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人民的意志》是今天印度的国歌。
__________是_________作家_________化了18年的时间完成的代表作。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称为“_________________”。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
(尼日利亚)索因卡
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出生于尼日利亚西部约鲁巴族聚居的一个小城。非洲最伟大的作家。
长篇小说《解释者》被评论界誉为可与乔伊斯和福克纳的作品相媲美。
《路》曾获得1966年非洲艺术节大奖。
索因卡杰出的创作活动使他获得过国内外众多奖励和头衔。1986年,由于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表现形式,而且社会主义文学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现代文学的相同点。
(1)都体现出对当时社会混乱和危机的不满,都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
(2)都表现出作者追求自由和理想。
(3)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B
世界文学史的启示:
文学具有民族性,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并开展对话与交流,文学不仅影响时代,也是时代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背景
1、经济上,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危机频发等,激烈地冲击和挑战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2、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敏感的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西方出现精神危机。
3、哲学思想的虚无: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深刻影响了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虚无主义盛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文学的触角伸向人类的“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等领域。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4、国际关系上,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
.世界文学发展的五大流派
(1)人文主义文学:
摒弃梦幻,描写尘世,现实主义,世俗文学。
(2)古典主义文学:
反对割据,宣扬理性,艺术规范,语言典雅,追求“普遍人性”。
(3)浪漫主义文学:
发掘感情,手法夸张,想象丰富,情节起伏。
(4)现实主义文学:
强调真实,揭露现实。
(5)现代主义文学:
强调自我,手法怪诞,背离传统。
【深化拓展】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文学流派
流派 兴起
时间 背景 创作特点 思想内容
浪漫
主义
现实
主义
现代
主义
18世纪
末至19
世纪30
年代
法国大革命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工业革命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情感,通过丰富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19世纪
30年代
以后
工业革命开展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真实具体地描写社会现实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英雄与正面人物)
20世纪
上半期
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集中表现自我;创作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抨击封建专制,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鼓舞人们为争取理想和自由而斗争
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
集中表现自我,反映人们心灵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反传统,很难理解其因果关系
1. 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B
A项是浪漫主义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品;D项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解析
3.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说明该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