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的过程。
2.尝试对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调查
(1)调查的一般方法
调查前要明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__。调查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时要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统计。
(2)样本调查
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____。
(3)注意事项
设计适合自己的调查表;认真对待调查;爱护生物及其______________;注意安全。
答案:(1)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如实 整理 分析 数学 (2)样本 (3)生活环境
2.生物归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按照用途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物和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动物 植物 (2)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3)家禽 家畜 宠物
(二)合作探究
对校园的生物进行调查后,要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归类。为什么要对所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
答案:对生物归类有利于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从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正如在一个杂乱的店里购物是一件麻烦的事一样,从数百万种生物中寻找一种生物体的有关信息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生物学家将生物归类以便于进行研究。一种生物一旦正确地被分了类,就可以直接获得相关的信息。例如,只要告诉你麻雀属于鸟类,你马上就知道麻雀有翅膀、羽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等。而且,对生物进行归类后,各种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堂练习
1.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是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
解析:在调查中,应做到不损伤动物和植物,调查到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并且要如实记录,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取舍,也不必都趋向一致。所以,小梅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蟋蟀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但是在调查时,它在校园内生活,应属于记录的范围。
答案:B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A
五、自我测评
1.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某省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对该省内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B.选取该省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C.选取该省内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选取该省内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解析:这一调查活动的对象比较大,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该省的学生是由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组成的,因此两部分学生中都要取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调查结果。
答案:D
2.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方法,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小麦、玉米、水稻为农作物
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解析:生物的归类方法很多,只要认真分析就会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A、D两项是按照生活环境分的,但是A项中的蟹生活在水中,D项中的鸵鸟生活在陆地上,所以A、D两项均不正确;B、C两项是按用途分的,B项虽都是家养的,但鸡、鸭为家禽,猪为家畜。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