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15:5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西安铁一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3 、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 、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难点  
1 、试着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2 、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调查报告展示、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
四、教学设备
PPT 课件、实物投影。
五、课时设计
二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帮助学生分组,提供调查报告(见附录)。
2、/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调查报告、笔、照相机、放大镜,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路线 。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引入:
想一想,议一议
?
?
带领学生一起从文字中找生物,思考生物的栖息环境。
一名学生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这段描写生物世界的文字,看看说到了那些植物?昆虫和鸟类?它们的栖息环境有什么不同?
?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中也有许多生物,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它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调查。
一、出示课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布置调查的任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激发兴趣。
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二、方法介绍: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
?
?
?
?
1、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我国在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
?
?
2、学生阅读P9科学方法栏目,学习调查的具体方法。
3、小组为单位讨论P10-11调查活动,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
?
?
?
1、根据经验举例,生活中的调查很多,说说什么是调查。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
2、勾画出调查这种方法的要点。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教材上/给出的调查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帮助学生补充、纠正,为进一步做好课下调查做好准备。
三、介绍我们周边环境中常见的几种生物
展示生物图片,介绍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一些特/征描述的专业用语,讨论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特点。
说一说有哪些生物是见过的,有哪些生物认识。
学生对认识的生物加以描述,可以鼓励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有较多的生物类群,激发学生调查的欲望。
四、实地调查
?
?
?
?
?
?
?
需要提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物名称,对挂牌生物进行调查时要了解其原产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应该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
4、进行景点生物种类调查:不影响他人游玩,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自己选择自已将要调查的环境,认真设计调查路线,准备调查是的材料用具。
?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
?
?
锻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真正体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深刻理解生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
?
?
(第二课时)
五、课前复习
?
提问: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
六、调查展示:调查报告和收集的资料
?
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1、选择的范围、设计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2、调查时发现不认识的生物该如何记录?
3、调查是如何保障安全?
4、其他有趣的现象。
调查报告展示会:个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同时介绍自己调查时的收获。
学生课外活动的展示,将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活动与课堂联系的重要性。
七、整理统计
1、以本班学生(李丁一)为例,介绍学生,当我们介绍的标准不一样时,学生被贴上的标签就不同。
按班级分:M3-8
按年龄分:少年
按性别分:男生
按学龄分:初中生
2、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可以把调查的生物如何分类呢?
(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
?
1、感受分类这种方法,并认同此方法可以更好的对生物进一步研究。
?
?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把调查的生物如何分类呢?
(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
从生活中的人和事入手,学生容易理解,方法掌握较快,也能很好的应用到所调查的生物中,更有效地对已经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八、展示、交流小组调查报告
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
?
?
教师总结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
1、 ? 按形态结构划分
2、 ? 按生活环境划分
3、 ? 按用途划分
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将小组生物归类的方法加以介绍,并陈述分类结果。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九、课堂练习
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小麦、玉米、水稻为农作物
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学生回答,说明每一项错误与否的原因。
归类方法的落实。
十、课后加分作业
谈起宠物(如狗、猫),你一定很感兴趣,你所居住的小区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宠物存/在?关于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它们的健康并保证不给人类传播疾病等问题,也许你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广泛的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相关内容告诉身边养宠物的人。那么,你打算怎样做这个调查呢?
完成调查报告。
通过进一步调查巩固方法的应用。
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小结此次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深刻认识生物活动的丰富多彩,生物世界的无限魅力。
落实课下活动,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
八、板书设计 /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过程
1 、明确/调查目的
2 、选择调查材料用具
3 、方法步骤
二、 生物的归类
4 、 ? 按形态结构划分
5 、 ? 按生活环境划分
6 、 ? 按用途划分
九、教学反思
我选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节的第二课时上公开课是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大考验。
本来这节课的课标设计只有一个课时,但是开学前听了北大附中张思明校长的报告后,很想将他的一些教学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尝试着给这节内容多设计了一个课时,把调查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其实这节课的设计挑战性挺大的,如果学生没有调查怎么办?如果学生不认真做调查报告怎么办?如果学生不肯上台展示怎么办?……当这些问题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想到了张思明校长的一句话“不怕逆境”。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首先考虑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展示的课堂效果,同时,我也/做好了如果冷场的课要怎么上下去。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生物组老师设计的调查报告,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详细讲解了调查的一般过程,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在九月份上第一课时的时候就把调查任务布置下去,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调查又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我有意把第二课时放到国庆假期过后才上。在第二课时前,我又下发了我们组老师设计的小组调查报告汇总表,留到课堂上小组活动讨论结果/。课前任务我都布置好了,我自己也做了调查我家社区的生物,我准备了调查时的照片、做了调查报告、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观察、完成了生物的归类,如果真的冷场了,那就展示我自己的调查结果吧,我这样想。
学生给我的惊喜太多了,他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课堂上有学生带来了照片,一一介绍了调查的每一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一些有趣的现象;有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调查路线图,给同学们讲解了为什么这样设计;有学生带来了生物标本,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生物的特征……冷场,看来是我多虑了。
但是“珍惜顺境”,课下我把学生的调查报告都收上来,逐一进行批示,认真分析学生们遇到的问题,收获颇多。我很感慨张思明校长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中有了一次新的尝试,“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课堂,把每一次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