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一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1. 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设计】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的概述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 概念 外力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堆积作用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动力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谷——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
沟
沟 谷 V 出 槽
沟 降水、冰雪 谷 下蚀 加 地下水 字 侧 现 侧蚀 形
谷 融水汇聚 流 溯源侵蚀 深 补给 形 蚀 河 堆积 河
水 和 峡 湾 谷
延 谷
长
初期 成熟期
21世纪教育网
河谷
3.河流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冲积平原自上而下由三部分组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2)冲积平原的形成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2)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侵蚀物 形成 面积扩大
枯水期露出水面
多个 河流
连接 改道
(3)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入海处水下坡度缓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
多个连在一起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多呈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带状、团装
www.
河漫滩
水下堆积体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废弃的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洪水季节,河漫滩
被淹继续接受沉积
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
三角洲平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