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2 20: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解题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kuī
jiàn

bànɡ jī
zhāo
cháo
zōu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服:
窥镜:
旦日:
不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美我:
私:





光艳美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第二天
不如
仔细地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照镜子
动词,偏爱
诚知:
皆以美于徐公:
地方:
左右:
蔽甚矣:
善:
面刺:
谤讥:
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确实知道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蒙蔽很深了

当面指责
批评议论
公共场合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满一年
国王旁边的近臣
课文分析
分析第一段。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邹忌比美,悟理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


自己受蒙蔽
国君不易听直言
分析第二段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威王受蔽 邹忌讽谏
(2)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
诱使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
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从六个“三”看《邹忌讽齐王纳谏》构思的艺术特色
“三问”“三答”见性情 “三思”“三比”见智慧 “三赏”“三谏”见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答
问题: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只是附和妻的话,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
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
使读者描摹出来,
真可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比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水到渠成
问题:“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1、从比美入手,首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对方的兴趣。
2、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变
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
章从全文来看有
一种整齐美,而
且使其内在韵律
有一种进行曲般
的节奏美。
小结
威王受蔽
(2)
邹忌比美
(1)
威王除蔽
(3)
除蔽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结构
分析
比喻说理
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人物分析
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开明,有作为的君主,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①、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
事物的。 ②、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
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
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
或少犯错误。 ③、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④、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
极地提出意 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
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学了本文以后,你有些什么体会?
一、比一比
历史上有两个成语和周厉王有关:一是道路以目:“三十
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比较周厉王和齐威王对纳谏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练一练
注意运用说话艺术说服老师让大家看漫画
三、辩一辩
想要让君王纳谏,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气度更重要,
还是进谏的说话艺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