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2 22: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温故
知新618907960A局面武则天统治B局面C转折点唐……朝D时代E新王朝结合所学,说说ABCDE分别是什么?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五代十国E:北宋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陈桥兵变,知道北宋的建立,
2.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正确认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①时间:②建立者:③都城:④事件:赵匡胤960年东京(开封)陈桥驿兵变2.北宋统一①条件:②方针: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先南后北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③结果:北宋形势图赵匡胤想一想:北宋建立后,摆在宋太祖面前的除了统一,还有什么问题呢?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返回材料: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目的: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3.措施:(2)行政:①中央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措施: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宰相不止一人,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②地方目的:为加强控制目的: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取代藩镇爪牙。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3)经济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小试牛刀1.在我国历史上,武将擅权的顽疾在 (朝)起得到遏制( )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隋朝2.北宋时期为了削弱相权,采取的方法是( )
A.分化事权法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废丞相法3.以下不属于北宋政治特点的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D.尚武风气CAD大展身手材料:北宋宰相赵普在回答宋太祖治国策略是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1)材料中“方镇太重” 于唐朝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开始出现?(2)北宋统治者为“收其精兵”有哪些具体做法?唐玄宗统治后期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3)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重要时刻
经过改革,革除了武将擅权等顽疾
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文官制度
然而……
北宋还实行了什么政策来配合这一制度?
这一制度实行,会给后世带来什么影响?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⑴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⑵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1.目的2.措施(表现)⑶.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⑴措施:
(内容)①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③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朝名臣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⑵影响:3.作用(影响)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科举考试图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积极:(讨论)北宋政治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消极: 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降
③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
④加重了人民负担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宋太宗(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课堂小结北宋的政治建立强化中央集权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东京)军事政治经济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统一随堂训练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AD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
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
A 宋太宗 B 宋徽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5.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第位的朝代分别( )
A 隋朝 北宋 B 唐朝 北宋
C 北宋 南宋 D 唐朝 南宋
6.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发展影响的是 ( )
A 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 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 促进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CABD7.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8.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