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0-11学年同步测试地理:必修1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10-11学年同步测试地理:必修1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29 15: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鲁教版】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全卷满分100分 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
A.水稻 B.钢铁 C.雷电 D.地热
2.下列各组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 )
①煤和天然气  ②土地和水  ③太阳能和风能  ④核燃料和地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自然资源潜力的拓展和提高立足于 ( )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4.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主要依据的是 (  )
A.土壤肥力的高低 B.耕作的难易程度
C.土地的区位和用途 D.土地的酸碱度
5.人类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是开始于 ( )
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
C.工业文明阶段 D.后工业文明阶段
6.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这是考虑到自然资源具有(  )
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B.资源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 D.利用的发展性
7.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气候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8.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滥伐森林,或把森林落叶取走,就造成森林退化等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森林资源的分布其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C.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9.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①滑坡、泥石流 ②台风  ③火山  ④洪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与河流流域的汇水速度无关的是 ( )
A.流域的地面坡度 B.土壤的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纵向坡度
11.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无关的是 ( )
A.河谷的顺直程度 B.河道的长度
C.河谷的通畅程度 D.河谷的纵向坡度
12.下列人类活动举动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是 ( )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破坏;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防洪的工程措施有 ( )
A.实行防洪保险 B.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C.修建分洪区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14.减轻洪涝灾害,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开展海水淡化 D.跨流域调水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甲烷 B.氟氯烃 C.二氧化碳 D.氮氧化物
读图4-1,回答16~17题。
16.20世纪60年代后 ( )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与三幅图相吻合的结论是 ( )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④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8.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海平面的上升
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
D.森林被砍伐
19.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
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
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小岛屿国家联盟成员国——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由26组自然环礁、1190个珊瑚岛组成,岛屿平均面积为1-2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为1.2米。据此完成20~22题。
20.马尔代夫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灾难是 (  )
A.水土流失 B.湿地退化 C.海平面上升 D.臭氧层空洞
21.导致该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带风暴潮 B.地壳下沉 C.地震海啸 D.全球气候变暖
22.为避免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马尔代夫与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岛屿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一道呼吁人类要 (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合理抽取地下水
C.保护红树林海岸 D.防止珊瑚岛礁生态功能的消退
23.关于我国四大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南方比,北方多煤、石油,且作物生长期长
B.与北方比,南方多有色金属和铁矿,且平原多、水分多
C.西北水分少、光照少、风力大
D.西南水分多、光照少、生物种类多
24.下列特征和规律不属于自然资源特点的是 (  )
A.其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其数量是有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
D.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 )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
②将东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去发展
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以下资料和图4-2,回答问题:
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面积的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②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人工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反映出的陆地自然资源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2)参照图4-2,回答相应字母的含义:
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A 而与环境发生关系,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B、C ,使其不断 ,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
27.读图4-3,回答问题:
(1)洪涝灾害主要是 和 造成的。
(2)从空间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
(3)结合上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原因是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涝灾害分布一致的是 ,不一致的是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 有关,也与 有关。
(4)对暴雨的防御措施主要是 。
(5)对洪水可以采取 和 等措施。
28.读图4-4“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问题:
(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 期和相对温暖的 期的交替。
(2)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 纬度向 纬度、从高山向 推进,气候明显变 ;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 。
(3)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 中。
29.读图4-5“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4-6“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 、 、 。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亚洲国家是 。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

30.(2008海南地理26)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 B B C B C C C D D
11-20 B D C B D C C D A C
21-30 D A D D D
二、综合题
26.⑴
反映出的陆地自然资源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① 有限性 节约,珍惜,综合利用
② 分布不均 因地制宜
③ 整体性 对其他资源甚至整个环境影响
④ 潜力无限性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⑵开发加工增值
27.⑴连续性暴雨 短时间大暴雨
⑵东部
⑶① 粤、桂 除夏季风强弱影响外,还有台风影响 ②黑、吉、辽、豫、湘、鄂、粤、桂 晋 暴雨 地形
⑷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并准确预报
⑸工程 非工程
28.⑴冰期 间冰期 ⑵高 低 平原 冷 暖 ⑶间冰期
29.⑴北美 欧洲 亚洲 ⑵美国 印度 ⑶中国 煤
⑷核电比例占70%,是主要的消费能源
⑸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⑹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30.⑴(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⑵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弱淮河洪峰对干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游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