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课题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1
授课班级 高2018级1、2班(文科平行班)
授课教师 文 雯
课标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 教材分析
本课共三个子目,第一目“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主要讲述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时间、性质和意义。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又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主要讲述了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此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是课标要求掌握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目“第二国际的斗争”主要讲述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及解散,学习中注意比较第一和第二国际。三目内容分别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展阶段,共同体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辛历程。
因此,本课的重点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难点在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较远,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学中可饮用部分原始资料、视频材料等,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知识。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②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③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之、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②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用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情操;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4. 教学过程
巴黎公社1.背景:(1)外患——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2)内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3)导火索:政府军偷袭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高地,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巴黎公社是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引发的结果,是特殊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早产的偶发的城市革命,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2.经过:1871.3.18开始,国民自卫军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3.28,巴黎公社宣告成立;5.28,巴黎沦陷,巴黎公社失败。3.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性质①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③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④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2)社会经济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教育: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等;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①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更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②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周围农民阶级,孤军奋战;客观原因: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到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疯狂镇压;②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进步的,没有发展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没有达到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程度;(根本原因)5.意义: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②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③为后世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公社战士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6.经验教训:(1)经验:①通过暴力革命打破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原则);②巴黎公社的民主化改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③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为以后的工人运动留下了经验;④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后世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2)教训: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②必须彻底消灭敌人残余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③对敌人的反扑要有足够的警惕和军事准备;④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同盟(工农联盟);⑤要控制国家财政和经济;⑥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不能操之过急。 发生具有偶然性,因此失败具有必然性;(自发性) 自治的城市组织,非全国性政权;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虽没有来得及实施,但原则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 无产阶级政权不等于社会主义政权!!! 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才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得到了最后的确立;
第一国际1.条件:(1)19C50.60s,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队伍不断壮大;(2)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产阶级采取从国外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来破坏本国工人罢工斗争,工人普遍认识到加强各国工人团结的重要性,国际工人运动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直接原因: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法德工人的会晤,以及1863年波兰反沙皇俄国的起义,引起欧洲同情,直接促进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2.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伦敦。——第一国际3.主要活动: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反对国际内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4.性质: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5.意义:①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②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动了工人运动进入国际合作的新阶段; 第一国际——马克思指导建立;(伦敦)第二国际——恩格斯指导建立;(法国)第三国际——列宁、斯大林指导建立。(莫斯科)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P141)
第二国际1.历史条件:①巴黎公社失败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和平发展阶段,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②19C70.80s,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德美法等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③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但同时各种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开始泛滥;2.成立:①1889.07.14,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建立;②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还通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决议;3.特点:组织松散,非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4.结果: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日益占据上风。一站爆发后,第二国际因政治分裂而陷于破产。【修正主义产生原因】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改变统治政策,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阶级矛盾有所缓和;②各国工人政党在长期的合法斗争中取得很大成就,使得第二国际各国党内领导人认为通过和平改良的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级也能夺得政权;③许多工人政党干部害怕失去优厚的经济待遇和优越的政治地位,尽量回避同资产阶级的斗争;④由于许多破产的小生产者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使得各种世界观和思想影响了工人群众,导致各种机会主义在工人队伍泛滥。 自建立起内部就存在各种派别的斗争;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1.1919.03,莫斯科,国际共产国际成立大会;2.任务: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实现共产主义;3.为了联合英美反法西斯斗争,于1943.06解散。 过分强调统一,将一国经验神圣化、教条化;
5. 教学反思
1.优点:
2.不足:
设计人:文 雯
2019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