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地理必修3模块结业考试
试 题 卷
(开考时间:××××年×月×日×午×﹕××)
时 量:90钟 满 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所示各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 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3.近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4、若右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各自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0%、50%、20%
B.a、b两地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相同
C.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5~6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沉积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 滥伐森林
2003年11月,广东省确认并阐述了“9+2”的“泛珠三角”计划,即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其范围如图所示。“泛珠三角”的形成,使该地区的资源、技术、劳动、信息优势得以互补。据此回答7-18题。
7、下列省(区、市)组合属于泛珠三角区域的是
A.渝、蜀、琼、滇
B.闽、桂、渝、粤
C.云、贵、湘、川
D.蜀、黔、赣、台
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有( )
①工业基础雄厚;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对外开放政策;④毗邻港澳;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9、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突出问题,主要有( )
①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②人地矛盾突出 ③重复建设严重
④交通不便 ⑤水资源紧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0、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 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抗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位优势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黄河干流部分流域图,回答13-14题。
13、甲、乙两地目前主要求的环境问题( )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甲以水土流失为主,乙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14、A河段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A河段( )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图为世界地图的一段经线。X地及其以北为陆地,Y地及其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判断15~16题。
15.图中字母所示四地中,年太阳有效辐射量最大的是 ( )
A.X地 B.Y地 C.P地 D.Q地
16.当江南丘陵地区收割早稻时,X、Y两地 ( )
A.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B.X地多雨,Y地干燥
C.都吹偏西风 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
下图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气候变化 ②兴修水利 ③毁林开荒 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图中c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 ② 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 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0~22题。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20.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 灌溉用水量一直呈减少趋势
D.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1.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土资源丰富 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 水土资源呈现东少西多的特点 D. 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22、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在东北三省垦荒的原因是( )
A.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该区剩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作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23~24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23.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4.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25.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明显区别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 红外线 ② X 光
③ 可见光 ④ 紫外线
A. ① ② B.② ③
C. ③ ④ D.① ③
综合题
26.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试分析定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6分)
(2)试分析定西的治理开发模式带来的显著效益。(4分)
(3)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请指出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2分)
27、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3)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地区 主要城市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锑 钨 锡 铅 锌 铜 汞 铋
湘东 长沙、株洲、湘潭 0.62 0.72 0.10 2.92 10.12 32.44
湘南 衡阳、郴州、永州 3.30 94.14 99.71 72.61 55.68 54.90 1.14 100.00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6分)
29、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长沙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单项选择)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根据至少 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运到物体的空间位置。
(3)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 )(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30、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60-6中的图一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二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三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4分)
(3)指出图二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8分)
。
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地理必修3模块结业考试
答 题 卷
时 量:90钟 满 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综合题
26.(1)
(2)
(3)
27、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2)
(3)
(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 (2分)
(2) , (2分)
(3)
(4分)
(4) ;
(6分)
29、(1) (2分)(2) (2分)
(3) (2分)
30、(1)
(6分)
(2)
(4分)
(3)
年级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
……………………………………… 装 …………………………………… 订 ………………………………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