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2 19: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建康长安西安洛阳彭城徐州剧县寿光东南寿阳寿县南京洛阳东前秦军80多万河黄江长淮水渤海海东海南前秦(351 - 394年)东晋(317 - 420年)夷洲前秦军进攻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东晋前秦形势苻坚提倡儒学 统一黄河流域任用汉人厉行汉法 一、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1、背景:交战双方时 间结 果主要人物3、影响前秦: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东晋:8万。383年东晋大败前秦前秦东晋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解除北方威胁,使江南经济发展。起 因前秦意图统一全国地 点特 点以少胜多淝水前秦:苻坚;东晋:谢安 淝水之战典故连线: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lì)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八公山上,触“木”惊人
风吹鹤叫,好似催命
……前秦企图统一中国383年前秦vs东晋东晋打败前秦以少胜多淝水前秦…北方…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汉族降臣有归晋之心
其他少数民族豪酋有复国之心
部分氐族有怨恨之心
朝廷上下有忌惮之心
指挥者有轻敌之心
士兵有厌战之心
——李程《淝水之战中前秦败于不得人心》
前秦内部前秦内部各民族之间缺少一种东西,是什么?水淮沘水芍陂水淝洛涧水颖颖口洛口383年寿阳寿县硖石凤台西南八公山前秦军进攻路线前秦军溃逃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布防线前秦东晋淝 水 之 战1.民心不一2.刚愎自用 苻坚
80多万谢安
8万前秦在淝水之战中为什么会失败? 苻融劝谏
淝水之战前,苻坚有了攻打东晋的打算后,当时鲜卑族首领慕容垂、羌族首领姚苌(cháng)等劝说苻坚早做决断。
苻坚的弟弟苻融劝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危,穷兵黩武,没有不灭亡的。”苻坚不听。
后来,苻坚将要入侵中原时,苻融又劝谏说:“慕容垂、姚苌都是我们的仇敌,他们的意见不足以采纳。”
苻坚又不听。等到在淮南大败,慕容垂、姚苌真的反叛了。3.民族隔阂东晋前秦匈奴鲜卑羌族氐族羯族 民族矛盾
非常突出 一统天下
壮志未酬 汉族 北方分裂混战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1、建立 2.439年, 定都 阅读P87第二段正文,
并结合地图明确: 北魏平城统一北方1.4世纪后期,鲜卑
拓跋部建立 孝文帝档案姓 名:拓跋宏别 名:元宏特 长:精通汉文化简 历:5岁即位
24岁亲政
28岁迁都
33岁病死社会关系:祖母冯太后民 族:鲜卑族鲜卑族
落后中原地区
先进巩固统治孝文帝改革
为什么改? 孝文帝改革
怎么改? 迁都洛阳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姻移风易俗 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平城为鲜卑族保守势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很难。 ?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
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 洛阳曾经是东汉、西晋
的都城,是中原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说汉语 穿汉服 鲜卑服饰汉族服饰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改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妃嫔,鼓励鲜卑族与门第相当的汉族通婚,又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通汉婚 促进了
民族交融,
促进了北方的文化、经济发展,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大意是:以前认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 风气,现在才知
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材料二:北魏迁都以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全城10多万户居民中,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就有上万人。城中不少富商“资财巨万”。 材料一: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孝文帝改革
变了吗? 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
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理解“民族交融”的含义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汉族服饰佣和鲜卑服饰佣 鲜卑族自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为泥土,化为养分,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黄雪寅《追梦中原——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前秦与北魏 前秦:
(氐族)
苻坚
学习汉族文化
政治经济改革统一
黄河
流域淝水之战 北方
分裂混战 北魏:
(鲜卑族) 拓跋部
建立北魏统一
黄河
流域孝文帝改革
移风易俗 北方
民族融合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克思民族
融合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扬场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牧马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砖画)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牧牛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砖画)?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砖画民族
融合经济:少数民族:汉族:畜牧业 农业生产学习畜牧经验胡饼烤全羊汉族人民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用具。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齐《较书图》中的胡床胡床 椅子 方凳汉代讲学图民族
融合经济:少数民族:汉族:畜牧业 农业生产学习畜牧经验 食物、用具政治:少数民族:
君主专制制度二胡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
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胡旋舞饮食
服饰
礼仪
习俗
语言
婚姻
姓氏
……“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 民族隔阂
逐渐减少民族
融合经济:少数民族:汉族:畜牧业 农业生产学习畜牧经验胡服、胡食、胡床政治:少数民族: 学习汉族
君主专制制度文化:少数民族:汉族:学习汉族文化 使用汉语 胡乐、胡舞民族
融合经济:少数民族:汉族:畜牧业 农业生产学习畜牧经验胡服、胡食、胡床政治:少数民族: 学习汉族
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汉族:学习汉族文化 使用汉语 胡乐、胡舞“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隔阂逐渐减少北方地区
民族交往、
交流与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魏蜀吴西 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 朝宋齐梁陈东 汉南 朝隋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唐淝水之战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公元383年东晋——前秦东晋以少胜多北魏孝文帝改革建立:改革措施:作用: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成语“草木皆兵”的源自(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C 【2】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C【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