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猴等图片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小猴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师:小猴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高兴极了!于是请了它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小猴买了很多水果来招待它的朋友。
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2.为什么要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呢?(明确分类的思想方法)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可能出现的摆法:①按不同种类摆4堆;②从上往下,按1只小猴对应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的方法摆,最下面的几行没对齐;③按教材上的象形图那样摆,对得很整齐,而且是从最下面的一行开始对齐的)
4.相同点:都分类摆放。不同点:第②、③种方法对得很整齐,但摆放顺序不同。
5.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归纳:第②、③种方法都是1个对着1个摆,比较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摆一摆,在操作中充分显示无序摆放的缺点,在比较中体会分类摆放、有序排列的优点,既渗透了分类思想、有序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优化比较,渗透新知
1.能同时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课件出示)出现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3.这幅图与刚才的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的图里只有小猴和桃子)
你觉得这样的图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图比原来的图简单,更容易看出每只小猴能不能分到1个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知,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如果遇到一幅比较复杂的图,为了能一眼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5.(1)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3个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同样多)
教师适时指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的长短要一致。(在图下面写上“3=3”,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①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写出“3>2”这个式子)
②认识大于号。
“3>2”这个式子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
(3)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引导学生写出“3<4”这个式子)
①认识小于号。
“<”的名称是什么?(小于号)
②“3<4”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4)
③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小于号,把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
(4)“3>2”“3<4”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2<3”“4>3”)
6.“3等于3”“3大于2”“3小于4”与“3=3”“3>2”“3<4”,哪种写法更简便些?什么时候用“=”“>”“<”呢?(教师强调:“>”“<”“=”的读、写法)
7.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画等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然后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概括成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17页1、2题。
第1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两种事物数量的大小关系。
第2题直接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涂一涂,比一比。
☆☆☆☆
△和☆同样多 △△△△△ 4=4
○比☆多 ○○○○○ □○□
◇比☆少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数量大小关系的方法,再次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8页3题,19页6、7题。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读作:3等于3
3>2读作:3大于2
3<4读作:3小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