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量理解8和9的含义,知道0~9的数序,并会比较 0~9几个数字的大小。
2.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尝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三、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 9个布娃娃 网兜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花坛两旁共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警示牌上有8个字。
④警示牌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飞来飞去。
(2)提问:主题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同学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子?怎样才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2)自主比较7、8、9的大小。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学生自由解答)
(3)用“>”或“<”表示出下面两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7○8 8○9
4.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51页小动物图)
(1)提出问题。
①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画上。
②老鼠排第1,谁排第9?排第几?
(2)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全班汇报。
(3)仿照问题②,自主提出类似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5.教学8和9的写法。
(1)观察指导。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你觉得8和9像什么?(8像葫芦,9像气球)
(2)师展示8和9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学生边观察师边讲解:8是一笔写成的。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角起笔,先写“S”型,再向右上角写,运笔要圆滑,占满左半格。
9也是一笔写成的,从左半格右上角起笔,先向左前运笔,回右上角写小圆,再向左下写竖,上半部分要圆,占满上小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
(3)完成教材51页8、9的书写练习。
6.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
出示学具(8个布娃娃),把这8个布娃娃装在两个网兜中,可以怎样分?(每个网兜中至少有1个)
(2)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9的组成。
请学生拿出9个布娃娃装在两个网兜中,看一看有几种分法。(每个网兜中至少有1个,学生活动后,教师总结分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装一装,感知8和9的组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填一填。
2.完成教材54页1题。
3.完成教材54页3题。
⊙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布置作业
教材54页2、4题。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8朵花、8棵树……
9只蝴蝶、9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