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2 确定位置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2 确定位置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20: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确定位置
设计者




1、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数对确定位置,说出某一事物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 点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灵活地的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有序、成对等各种特性;能够用数对表示出某个物体的位置。
难 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将实际座位抽离到方格纸时出现的状况比较多,如何有效突破这个界限是本节课的难点。
辅 助
手 段
课件、学案




确定位置
数对(3 , 2)
列 行
方向 顺序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运用
四、小结
1、课前交流
师:我早就听说我们龙泉三小四年级四班的同学非常优秀,今天我特意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嘛?
师:你们想知道我得哪些信息。
师:我也想来认识认识大家,现在以这为第一组,以这为第三组……………第八组,这样又为这一排,这样又为第二排………第六排,请第二组的同学对我笑一个,请第四组的同学鼓鼓掌,请第五排的同学挥挥手。
2、开课
师:要找到我们龙泉三小,必须先找到学校的什么?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位置,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如何确定位置。
师板书课题
学生自主描述自己的位置。
师:请把你的座位描述在学案的背面,等一会让同学一听,就知道你是谁。
生汇报,师巡视,指名多生汇报
师:这样描述位置,准确、简洁嘛?就让我们从座位来开始探究吧。怎么样才能准确、简洁的确定位置呢?
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小青班上的座位图,从左边开始分别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用你的语言描述小青的位置,尽可能简洁。
指名多生回答
师适时板书,第三组第二个
师:小军的位置呢?小磊的呢?小敏呢?
指名多生回答
师:我们要进一步简洁不用文字,只用数和符号把小青的位置记录下来,你会吗?请在草稿纸上写下来。
师巡视
师呈现生的记录方法
师:这些记录方法不同,但有什么相同地方呢?
师:原来都有3和2,说明他们很重要,谁知道他们代表什么意思嘛?
认识数对
师根据生的回答,规范列、行并归纳数对
师适时板书数对(3,2)
师:谁能用数对说出小敏的位置?
师适时板书数对(2,3)
师:这两个数对一样吗?为什么?
师:数对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师顺势符号化板书方向、顺序。
从实物中抽象出坐标
师:看来大家对数对有一定了解了。如果我把每个人的座位都看成一个点,你能快速的用数对表示出小青的位置嘛?(ppt配合)
反馈对数对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请你像我一样用数对来介绍你的好朋友,被请到的同学,请起立,我先来一个,我的朋友在这里数对(5,2)。
师:谁能像我一样介绍?
师:现在我再来说一些数对,被请到的同学,请起立(1,1)(1,2)(1,3)(1,4)(1,5)(1,6)……………
师:为什么?全是第一列的同学呢?而不是第三列的呢
师:谁能只用一个数对让他们都起立呢?
师提炼出数对(1,x)
师:谁能用一个数对让第三行的都起立?
1、根据图说数对(ppt配合)
师:好玩吗?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的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了。敢挑战嘛?
请看大屏幕。独立完成学案的第一题。
师评定
师: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地方的位置嘛?这样呢?请你用数对说出这些数对的位置?你是从哪观察的?
师介绍数对(0,0)
2、生活运用(国际象棋、地球仪ppt配合)
3、提炼升华,抽象数对(x,x)
师:你能用数对表示这样一条对角线嘛?
师抽象出数对(x,x)
4、让生体会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用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来确定位置。(一维、二维、三维)
这节课使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欢迎。
生:指多名生提问。
生回答
生动手用文字描述自己的位置
多生回答
生回答
生独立完成
指名多生回答
指名多生回答
指名多生回答
指名多生回答
指名多生回答
生起立,师与其握手
指名多生活动
生起立
生回答
生练习,师巡视,并指多名生汇报
指名多生回答
生了解
指名多生回答
指名多生回答
师生通过谈话交流彼此熟悉融合,为构建和谐课堂奠定基础。
让学生用文字或语言来进行描述
在情境中感知数对,为认识数对打下基础
通过语言的规范、书写的规范或上一环节的感知帮助学生归纳出数对
从实物中进行抽象符号化,更能直观的表达
通过反馈才能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得到一些生成和亮点
通过动手、动眼来运用数对知识进而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
让生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开课前,我和学生做了简短的交流,目的就是要通过组、牌来进行构建列和行。在认知列行后逐步来构建数对。整堂课中,我感觉学生配合得很默契,上完之后,我感觉有几个地方不足:1、对于课堂的生成还没有抓够,比如学案的第二题,(对角线),该再去深挖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找规律,并且判断直线向下平移两格后的变化规律还没有挖够。2、普通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将来会注意课堂的细节处理,抓好学生的生成,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