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在柏林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在柏林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2 17:51: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感受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一次惨烈的世界大战,历经1567天,从欧洲到亚洲,从太平洋到地中海,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整个一战中军民死亡人数高达1500余万人。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71页《在柏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310个字来反映这么一组惊人数字背后庞大的世界战争,表现有关战争的深刻主题。
二、自读课文,梳理情节,并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根据老师要求,概括小说内容。
(1)用三句话概括小说内容。
预设:老妇人数数,小姑娘笑了,老头狠狠扫视。老妇人又数数,小姑娘又笑了。老兵解释,众人沉默了。
(方法指导)要关注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节的发展(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人物行为之间的关系。
(2)用两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预设:老妇人两次数数,都遭到小姑娘的嘲笑。在老兵解释之后,众人沉默了。
区别:三句话涉及所有人物,两句话概括时,次要人物的行为可以删除。
(3)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① 在战争中,一个预备役老兵在自己三个儿子战死后,自己将要上前线之际,送因此而疯的妻子去疯人院的火车上,遭到两个小姑娘嘲笑的故事。
(方法指导)在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② 战争时期的火车上,一位(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送他发疯的妻子去疯人院。
(方法指导)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必要背景。
小结:同学们,要概括主要内容,就要从人物和事件入手,梳理并分析文章写了哪些人、那些事,人物有怎样的表现、人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不同的事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和关联等等,把这些内容梳理清楚了,就能进行概括。在这篇小说中,用三句话,我们可以概括故事的情节发展;用两句话,可以概括主要人物的有关事件;用一句话,我们就要概括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判断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的依据:对理解小说主旨起着关键作用。
三、再读课文,感受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了解了这篇小说写了些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探讨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少的字数,来写这篇小说。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
2.在理解小说的基础上扩充相关内容。
师:读完以后,我们总觉得这篇小说有意犹未尽的、有待充分展开、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再进行补充?任选一处,对文章进行扩充。请同学们充分思考,相互之间可以交流,待会我请同学到讲台上发言。
提示:可以对已有内容进行解释,也可以补充新的内容。
预设1:“对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后面的内容进行扩充。
(1)环境描写——可以想象车窗外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2)解释原因——对“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的原因进行解释。
预设2:对老妇人和老兵进行肖像描写。
预设3:老兵的心理活动。
预设4:两个小姑娘、老头以及乘客的心理活动。
预设5: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的心路历程。哀痛——撕心裂肺——崩溃。
预设6:结尾。
3.对比原文,感受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
补充后的内容更为丰富具体,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但作者之所以不写,是因为作者想不到或不会写吗?不是。
(1)以老妇人重复数的“一、二、三为”例。
多次重复更能从侧面暗示老妇人精神不正常的事实,而我们可以尝试读一读“一二三”,只是平静的口吻吗?还是一步步加深悲痛语气呢?
这三个数字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老妇人最心爱的三个儿子的生命。她数着“一二三”可以说是在回顾她失去儿子们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想见当老妇人一次次接到阵亡通知书的情形。当得知第一个儿子死去后她是悲痛的,得知第二个儿子死去时是绝望的,得知第三个儿子也死去后她就彻底崩溃了,精神失常、失控了,小说中重复的“一二三”在强调她不断地回顾回忆她失去三个儿子的心路历程,或者说她在想象她儿子在战场上接二连三死去的场景,语气一步步陷入极致悲伤,表达她内心的巨创。又或者她在想着昔日三个儿子在跟前,一家人幸福度日、其乐融融的场景。“一二三”表达了她对儿子深深的思念,深沉的母爱。战争不仅夺去了她三个儿子的性命,也摧毁了她的精神和意志。战争摧毁人的肉体,更捣毁人的心灵。
因此,这些看似有所重复的语言,都被作者赋予了精妙的内涵,带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2)以结尾为例,作为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有总结照应、揭示中心、引人思考等作用。老兵讲的这番话,有如一记重锤,击在每一个人心上,带给人们震撼和思索。战争的残酷,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中间有人可能像老兵老妇人一样,因为战争失去一切,家庭支离破碎。比如文中的老头,对他没有多余笔墨,但从他狠狠扫视小姑娘来看,也许他就失去亲人或儿子,此刻只剩孤身一人。所以他理解老妇人,同情老妇人的遭遇,因为老兵的话内心无尽哀恸。也有乘客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老兵的话让他们震惊,他们会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身边的人。假如连后备役老兵去了战场,牺牲了,这个国家又该轮到谁上前线。至于两个小姑娘,她们此刻,可能是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惭。小说不写的内容,留给读者来写。对于作者而言,有些内容不写比写更耐人寻味,没有必要一一道来。
4. 小结。
作者用较少字数,用内涵丰富的简单情节,留给读者极大的品味和想象的余地,给读者一种微型小说中所产生的微而不微的震撼(小说篇幅微而情节容量不微),这正是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
四、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我们读懂了这篇小说写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作者选取了火车上的几个小人物(老妇人、老兵和小女孩)来塑造,老妇人和老兵的惨痛遭遇,就是人民被战争残害的一个缩影,这样一个痛失亲人的家庭就是战争时期千千万万家庭的一个缩影,整个小说通过这些缩影展现的就是一战这个大背景下人民生活的状态,表现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通过扩充内容,比较鉴赏,我们也了解了微型小说的写作手法,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小说的篇幅极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极大的猜测、想象、填补、回味的空间。微型小说的特点很多,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

五、作业
师: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理解了这篇小说的主题,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战争有没有独到的看法。请以文中小姑娘或老头的视角,改写小说。(不超过3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