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中生字,区分形近字“刺”和“枣”、“忽”和“匆”。?
2.借助绘本,了解故事情节。?
3.?品读文中生动的语言,初步理解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生动的。?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中生动的语言,初步理解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生动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带刺的朋友》,看老师写课题。?“刺”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通过预习,大家一齐说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
作者为什么称它是带刺的朋友呢?下面请大家拿出课文纸。?
【出示投影: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巡视,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指导)?
利用绘本,感知情节?
老师现在检查一下,看看大家生字词会不会读??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好多音字“扎”。?
同学们读得非常正确,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这篇课文的绘本图画,这可是老师亲手画的,大家想看看吗??
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想想课文的内容,看谁能把图和课文对应起来。【出示投影:出示绘本】?
配音: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红枣。?
呦,这是谁在往枣树上爬呢??
把枝杈都压弯了,小刺猬在干什么呀??
红枣落地了,怎么带走呢??
偷枣成功了,小刺猬急火火地要去哪里呀??
二、品味文字,感悟语言的生动?过渡:大家觉得我画的绘本生动吗??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刚才看的绘本,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用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吗??
(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小刺猬偷枣的过程有趣吗?哪里描写的最有趣??
预设1.爬树?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⑴出示投影。“圆乎乎的东西”“那个东西”指的是谁呀??
⑵一只小刺猬正往枣树上爬呢。?“刺”和“枣”都是本课的生字。?
出示投影。大家看?“刺”和“枣”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有?“朿”,?这个部件也读“cì”?,古时候就用它表示现在的这个?“刺”,枣树上也是长满刺的)?
⑶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朿”在左边和在枣的上边,在书写时有什么变化??(一个带钩,一个不带:一个是点,一个是捺;一个竖长,一个竖短)
?⑷指导书写。范写。刺中的“朿”要注意,中间不要写成“口”了,最后一笔要避让,撇变成点。枣字上面的朿的撇捺一定要舒展。?
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描红纸,临一个写一个。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姿势。评议。?
⑸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两个形近字,你能分清吗?出示投影:忽?匆。大家看出他们的区别了吗?你能分别给它们组个词吗?(忽然、疏忽、忽略;匆忙、急匆匆、来去匆匆)?
预设二:摇枣?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⑴请大家默读这句话,用心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从“哗哗作响”,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从“噼里啪啦”你又想到了什么??这两个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板书:拟声词),下面一个自然段还有一个拟声词,你能找到吗??
拟声词的使用让句子更加生动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投影】(小刺猬,再用力一点:红枣落得真多呀等)?预设三:扎枣、驮枣?⑴指名说。出示投影?
⑵请大家默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里最有趣?请你用笔圈出来。?
⑶指名说。这段文字还有哪些动词?出示投影。来!我们一齐读读这些动词。从这一连串的动词,大家看到的还是这个静止的画面吗?它就像一段小视频,把小刺猬拢枣、扎枣、驮枣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蓝颜色的词语。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一读,我只读动词,大家把两个词语一起读:比如:老师读爬来爬去,大家一起读匆匆地爬来爬去。?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小刺猬?(可爱、聪明、高明)?
⑸你能读出小刺猬的可爱和高明吗?自由读,指名读。?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下节课,我们用这些生动的语言,把这个小故事复述下来。?
今天的作业是:
把老师发给大家的描红纸上其它生字描红一个,练写两个。?
找到《带刺的朋友》全文读一读,上面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