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该内容也会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根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算式抽象总结出文字公式。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本课采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交流—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情引趣、自主探索、协作交流、感悟归纳、拓展应用等环节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并在学习任务中渗透热爱学校、不丢垃圾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在“趣中学、学而乐、乐中悟、悟而用 ”。 另外,同学们喜欢探讨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充分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比较好动,学习时无意注意为主,容易激发起兴趣,但持续时间较短,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课堂中采用形象化教学,不断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2.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你们觉得校园漂亮吗?生:漂亮。师:想不想欣赏几幅校园的美图?课件展示:学校气派的大门、漂亮的教学楼、学校的校徽学徽、宽阔的操场、精致的小花园,引出生活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大家要爱护公务不随地扔垃圾并创设情境:学校准备建长方形的一个花坛(出示课件),让学生指一指花坛的周长指的是哪几条线段的长度。
2、师:花坛是长方形的,那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几段呢?生:长方形的周长就是这四条边的和,并揭示课题:长方形 的周长(空出正方形的位置)。
3、把这个长方形的花坛抽象成长方形后并在这个长方形下面出示方格纸,课件演示,引出课本74页例题1(不用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指名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自主讨论其他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最后师总结,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每位同学都是先数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才求出的周长,问:是不是求任意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呢?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74页例题2
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纸上快速的列出综合算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后马上坐好。由于刚才的铺垫,孩子们很快的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孩子们自己观察求周长的这几种方法,并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找出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析这种最简便的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师:同学们我们自己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那正方形的周长我们会不会求呢?出示课本例题2的第二个图形,
同学们自己找方法求正方形的周长,观察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和老师一起分析这种方法,总结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扩展实践,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有一块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在这块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 (1)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2)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3+5+3=16cm
5×2+3×2=16cm 3+3+3+3=12cm
(5 + 3) ×2=16cm 3 × 4=12cm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理解了周长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授课,课前准备阶段先让学生指一指花坛的周长,以及抽象出来的长方形的周长,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这个环节感觉孩子积极性很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计算周长的一个特例,这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决定的。本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探究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实现不同人得到不同发展。
对于周长算理的理解和优化这一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1、观察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分析找出最简单的式子,分析各数代表的意义,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2、正方形周长算法的优化:加数相同,用乘法比较简便。
由于整体时间把握不太准,最后一个练习题分析的太匆忙,导致一些孩子没有真正掌握,还需要老师说话干脆不拖泥带水,前边尽量不拖延时间,再留些时间让孩子们思考最后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