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精品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精品课件(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2 17: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地理中图版知识数据库高端数据库第五单元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技能数据库必修二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考情预测 
1.考情总结:?
(1)从考查内容看,人口增长、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人口迁移、城市迁入人口的构成及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容量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方向看,注重以坐标图、柱状图、人口构成图或表格、曲线、折线等方式,综合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结合时政热点考查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这两大世界人口问题。?
(3)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以人口数据资料和人口统计图等图表方式呈现信息。?2.备考建议:?
(1)重视以下考点内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以及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这两大世界人口问题。?
(2)题型重视选择题与图表形式。?
(3)结合世界经济布局的变化,联系我国民工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各大经济圈交流情况等,考查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材料切入,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结合时政热点考查人口问题。
1.(2009年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读图,回答(1)~(2)题。(1)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点拨】 本组题主要考查对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读图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图中信息的变化点。
【解析】 图甲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答案】 (1)B (2)D2.(2009年天津文综)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点拨】 命题意图旨在考查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时,关键是要注意年龄段的分布和性别结构的组成。【解析】 第(1)题,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第(2)题,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3.(2008年上海地理)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2000年)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3)上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点拨】 综合考查人口流动与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基本知识为载体,体现能力立意。联系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突出时代气息。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人口流动量大小和人口流动方向。第(2)题,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主要是经
济因素。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 (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着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会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会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答案】 ①出生率 ②60 ③极其缓慢 ④加快 ⑤缓慢 ⑥迅猛增长 ⑦缓慢 ⑧零 ⑨负 ⑩迅速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高 ?急剧下降 ?低 ?出生就绪 低 低 低 低
高增长 高高低 高增长工 增长下降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过渡模式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末期 D.20世纪60年代
2.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方面考虑,该国的人口增长目前处在(  )
A.高高低阶段
B.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
C.三低阶段
D.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差值,据图可知,20世纪60年代时,该差值最大,故该时期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目前,该国的出生率还较高,但死亡率较低,应属于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
【答案】 1.D 2.D3.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
【解析】 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
【答案】 D读图,回答4~5题。4.三幅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时间顺序1950年~2000年~2050年(预计)相符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5.①的人口金字塔结构与图④中哪个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特点最相符(  )
A.a B.b C.c D.D
【解析】 读图可知,①图反映了人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②图反映了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图反映了中年人所占的比例最大。图甲中①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图乙中的③点相符。
【答案】 4.B 5.C二、综合题
6.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比低收入国家低。第(2)题,美国的人口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宗教,二是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第(3)题,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而出生率低,印度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答案】 (1)①从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看,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比低收入国家低。②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来看,如中国和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不同,人口增长率也不同。
(2)美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移民涌入,导致人口的机械增长过快。
(3)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高于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早,控制严格,效果显著。印度受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计划生育执行困难。所以,人口增长不仅仅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人口政策、宗教信仰、文化等社会因素有关。
 1.时间差异(1)“高高低”模式
(2)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
(3)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
(4)“三低”模式2.空间差异 典例1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年至1950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思路解析】 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当稳定等,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 B 曲线图判断速度快慢可以借助数学上的斜率,斜率越大,说明速度越快;也可以根据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来判别。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下列关于该国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⑤时人口最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答案】 (1)B (2)B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2.人口增长模式2.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与“三低”模式的相同点是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它们的区别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同,前者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后者恰好相反。
“高高低”模式与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的相同点是出生率都高,都在3%以上,不同点在于后者死亡率低。
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与“三低”模式的相同点是死亡率都很低,它们的区别是前者出生率更高,自然增长率高,一般来说,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自然增长率高于1%,“三低”模式自然增长率低于1%。 典例2 (2009年盐城模拟)读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回答(1)~(2)题。(1)M、N两国分别属于(  )
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下列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人口增长模式比N国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思路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高于N国,故M国为发展中国家,N国为发达国家。第(2)题,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要比发展中国家转变得早。不是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人口增长率较高,国内人口迁移中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答案】 (1)C (2)C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1)~(3)题。(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目前甲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解析】 据图可知,甲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较高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属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故埃及属于此类国家;乙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调控的力度加大;两国相比,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答案】 (1)D (2)C (3)A
1.发达国家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对比2.人口年龄构成
(1)人口年龄组划分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典例3 (2007年上海地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1)~(3)题。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思路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人口金字塔图从“正金字塔”向“倒金字塔”转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从图中还可以得出该国平均寿命延长,且女性长于男性;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早已经进入“三低”模式,故选择日本。
【答案】 (1)B (2)A (3)B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判读
(1)四边形统计图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如: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2)三角形统计图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到,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右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可以分三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线①②③;过图中的点(在图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线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线②不一致);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以上为4%。(3)金字塔统计图人口年龄、性别构成一般用金字塔统计图来表示。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统计图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示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如上图反映了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期间,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20~45岁年龄段人口比重2000至200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出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老龄化趋势显著。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60~80岁年龄段的男、女人口2000年与2025年都有所增加,表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分析2000年至2025年结构图可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人口多于男性。读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 。
(2)若甲、乙两国人口基数大致相当,则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  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是_____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_____国。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甲国: _____ ;乙国: _____ 。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密切关系,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推出一地或一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出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可能为传统型和现代型,而甲、乙两国人口基数大致相当,故可推测近年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甲国,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可推测不同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答案】 (1)乙 乙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总人口的7%
(2)甲 乙 甲
(3)计划生育 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事业,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