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分糠果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分糠果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20: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教学难点:
在分的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生50颗、瓜子一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的生日。老师带来了许多糖果,想与你们一起分享。但是,老师遇到了难题,如果让大家都“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糖果”(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三、学习分糖果。
1、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我们就画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画20根小棒代表20
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出示课件并巡视)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大家各用了什么方法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分的过程?(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
注意:要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师提问并课件演示)
生1:一人分一根,一直分到第5个小朋友,然后又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一根一根分下去直到全部分完。
生2:我第一次每人分2根,用去10根,还有10根。我再分第2次,每人分2根,刚好分完。
生3:每人分4块,一次就全部分完。
师:你一次就全部分完了,是碰巧呢?还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生:我想到了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每份是4,有5个四,刚好20个。
师:现在通过这几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几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吗?哪一种方法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出示课件)
生:一次全部分完的更简单、更方便。
小结: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有的学生一次全部分完,但是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师: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四、学习分小棒。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课件出示表格和要求)。
1、明确要求:
1、先分工,谁负责记录和发言,哪两个人负责分,其余的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出分的过程,边记录。
3、比一比,那一组最先分完。
小组活动,师巡视。
2、提问: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有几个人分。
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剩下2根,有6个人分,每人分一根不够,不能平均分了,所以不能分了。)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五、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今天,老师不但为大家准备了糖,还为大家准备了花生。(出示50颗花生),老师要求大家把这50颗花生平均分给4个小组,并把分的过程用表格记录下来。(出示课件)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分。
2、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共同选择一个分法。
3、分工合作完成,并记录好分的过程。
4、选择并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的记录。
如果有一次性分完的,要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由此得出: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尽量每次多拿,这样分的次数就会少。
六、数学游戏,延续活动。
继续情境,把“抓豆子”的游戏,改为“抓瓜子”便于学生抓。
每个小组分一把瓜子。(出示课件)
1、明确游戏规则。
2、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对于能够用乘法口诀平均分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
七、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