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3 分糠果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3 分糠果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3 16: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糖果》学导案
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鲁丹
授课班级
2.2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材解析:
“分糖果”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新奇,纪律性较好,在平时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数目的平均分可能有过经历,但没有系统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学生对平均分有一定的经历和认识的基础上,要继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操作,亲身经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化。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经验不足,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学法指导: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口诀口算乘法,并经历过小数目的平均分过程,对平均分有所体验。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对大数目的平均分可能有过经历,但没有系统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年龄方面,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在学习方式上,已经有初步的合作学习经验,但需要教师的示范和组织。
学习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学习难点:
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课程资源: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学生准备:学生读教材,完成预习,一袋豆子。
学导过程: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一、填空。
1.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2.20个苹果,每盘分4个,能分( )盘。
二、课前准备
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两个6人组。
点拨一:
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小组的人数。
点拨二:
根据每组小朋友的介绍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研习案





新知探究我最棒
一、分糖果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用4个小圆片代替4位同学,用50根小棒代替50块糖果,
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3.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4.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三)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
1.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2.小结。
分完后,分的结果是一样的。同学们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点拨三: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点拨四: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二、分小棒
(一)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二)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
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点播五:
体会分法不同,但是结果却是一致的。把大数目的物品平均分,很难一次分完,可以先用10试一试,或者尽可能多的分一分,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分的时候还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
点播六:
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点拨七:
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我能闯过检测关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点拨八: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践习案




巩固应用我能行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下节课上交流。
3.回去后继续玩分豆子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点拨九:
实践性作业是与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联系起来,是对大数目的平均分活动的延伸。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亲身操作,完全能够获得最终结果,并记录下来,积累平均分的经验。
板书设计:
分糖果
50块糖果 ,平均分给4个人同学
每只小羊分到几块?

教学反思:
《分糖果》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并能准确地完成记录表的填写。
本节课我采取4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二年级学生较小,难于控制。但我想,只要经历多次的尝试与操作,应该能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开花结果。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和学生说了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一、人员的组合,因为贪图方便,我按原座位前后两排合并的方式进行组合,出现了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者几个学困生在一组的现象。在以后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人际关系再进行重新组合,并作好记录。
第二,学生的有效交流极少,差不多都是组长是主角,成员成配角的情形,大家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听组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后要训练学生学会说出自己的意见,交流后选出最佳的方案,组长只是这交流过程的组织者和最后最佳方案的执行者。
第三、在派代表汇报时,成员经常推诿,不敢大胆发言。要训练学生把这们的机会当作表现自己的机会,应该主动争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