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四单元考点方法梳理(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四单元考点方法梳理(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3 08: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考点方法梳理
*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考点分析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必考内容。题型上主要有两种:(1)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或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所给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2)改错题:在所给病句上直接修改;在语段中修改画横线的有语病的句子;在语段中找出有表达错误的句子并改正;在句子中画出语病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或结合具体病句写评语。试题都是围绕以下几种类型的病句来设计的:①搭配不当;②成分残缺;③重复赘余;④语序不当;⑤表意不明;⑥句式杂糅;⑦用词不当;⑧不合逻辑。
*
二、方法指导
(一)弄清几种常见语病。
1.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2)主宾搭配不当。如:夏天的西樵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主宾搭配不当,“山”不是“季节”。)(3)动宾搭配不当。如: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4)关联词搭配不当。如: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搭配使用。)(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近几年考得比较多)。如: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修改的方法是在“内容”后加“是否”。这种类型的病句,常含有“是否、能否、好坏、高低、多少、有没有”等词语,要抓住前后的呼应来辨析。)
*
2.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城市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病句考查的热点,由于滥用介词和介宾短语或“使”字短语而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对、通过、在、为了、由于、从”等,后面的句子用“使”字,修改的方法是删去“使”或删去介词。)(2)缺谓语。如: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3)缺宾语。如: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3.重复赘余。如: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删去“多次”或者“反复地”。)
*
4.语序不当。(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充分”放在“发挥”之前。)
5.表意不明。如: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到底是指两个老师还是指两个学校里的老师?表意不明。)
6.句式杂糅。所谓句式杂糅,就是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如: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应该改为“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者改为“他的成功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
7.用词不当。(1)张林同学提的建议很好,大家都附和他。(“附和”一词多含贬义色彩,用得不当,可改为“支持”。)(2)否定词语使用不当(近年中考命题热点)。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合用,表示肯定,应删去“不”。“否认、禁止、忘记、避免、切忌、防止”等词语含有否定的意思,如跟其他否定词合用要特别注意。)
8.不合逻辑。如:下了晚自习,教室里的人全走光了,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全走光了”和“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
(二)掌握辨析病句的主要方法。
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主干枝叶梳理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状、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3.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老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故原句要将“的”字删去。
*
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恰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与句的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其中“仿造伪劣产品”明显是不符事理的。
*
三、例题讲解
【2019·山东枣庄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解析:B.“忍俊不禁”用词不当,应该为“忍不住”;C.两面对一面,去掉“没有”;D.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答案:A
*
议论文阅读
一、考点分析
议论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文体之一。一般来说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
二、方法指导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中心论点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可能是论点。(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解题时,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的答案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后不远处出现,回答时,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某人的话,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比作……,证明……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通过……与……的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
4.说说某段或某几段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1)先(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结论(或证明……观点),即“分—总”。(2)首先提出……观点,接着用……事例或者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即“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①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②引出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法技巧:(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等),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力量。
*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某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意,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再看题干要求你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再在你平时积累的论据中寻找符合要求的论据,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需注意的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
*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或: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3)对比式。正反对比。(4)综合式。
*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删除后的意思是……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从议论文的语言角度思考:
(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定、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都会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
三、试题展示
1.第13课“能力达标”第6~10题:【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第14课“能力达标”第7~9题:【四川眉山中考】《做大学问真学问》。
3.第15课“能力达标”第5~8题:【贵州黔东南中考】《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
综合性学习
一、考点分析
《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规定:“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体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中考的着眼点主要也就放在了“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现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考查上。
*
二、方法指导
题型分析:综合性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一般是确立一个主题,进行系列活动。主要的考查方式有:
1.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设计调查方式,写出调查结果,介绍名著内容等。
2.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介绍家乡名人,关注家乡建设,彰显城市精神。
3.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劝说、辩论。
4.围绕某一名人进行系列活动。
考查形式:取刊名、网名,发邮件、帖子,写颁奖词、串联词、创刊词、导游词,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提建议等等。
*
解题思路: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为了能很好地完成综合性学习内容,平时就要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为答题准备一些实际经验,比如:搜集家乡的名人逸事、特产信息,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模拟辩论会,做主持人;画黑板报等。特别要关注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力求拥有自己的看法,如“传统文化”“书法”“阅读”“网络”“环保”“健康”“民俗民风”等等。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学习题中,关于地方名人的姓名、事迹以及特产、风景名胜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为家乡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口语交际题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答题时要遵循口语交际的特点,注意语言要与场合、人物的身份相符,表述简明、连贯、得体。与名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要按照名著的要求来回答。至于取网名、刊物名,写广告标语等,主要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
*
三、例题讲解
【湖北荆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本报讯 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学校准备邀请“汉字叔叔”作为嘉宾来参加“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
*
解析: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可用主谓式(陈述对象+行为)或动宾式(动作+对象),尽量不用或少用介宾式修饰成分,定语限制可要可不要尽量不要,此题抓住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即可。
答案:“汉字叔叔”成为“朗读者”
*
2.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三个问题。
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所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汉字”这个主题。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针对采访对象和主题提问;要有代表性,代表大多数人的期待;合乎场合和身份。
答案:示例:①您爱上汉字的原因是什么?②您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什么?③在您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站的留言里,最让您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
3.学校将为“汉字叔叔”举行欢迎仪式,请你写一篇欢迎辞。(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
解析:写欢迎辞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看对象说话。欢迎辞多用于对外交往。在各社会组织的对外交往中,所迎接的宾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级领导、检查团、考察团等。来访目的不同,欢迎的情由也应不同。欢迎辞要有针对性,看对象说话,表达不同的情谊。(2)看场合说话。欢迎的场合,举行的仪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隆重的欢迎大会、酒会、宴会、记者招待会;有一般的座谈会、展销会、订货会等。欢迎辞要看场合说话,该严肃则严肃,该轻松则轻松。(3)热情而不失分寸。欢迎应出于真心实意,热情、谦逊、有礼。语言亲切,饱含真情。注意分寸,不卑不亢。(4)关于称呼。由于是用于对外(本组织以外的宾客)交往,欢迎辞的称呼比开幕辞、闭幕辞更具有感彩,更需热情有礼。为表示尊重,要称呼全名。在姓名前后加上职衔或“亲爱的”“尊敬的”“敬爱的”“先生”“女士”等敬语表示亲切。
*
答案:示例:尊敬的“汉字叔叔”:您好!欢迎您参加我校的“校园汉字听写大会”。您不遗余力地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并建立汉字字源网站,非常感谢您对汉字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您对汉字的感情令我们感动。期待着您与我们分享汉字传播的故事。谢谢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