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买矿泉水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总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差异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会计算,但是计算速度,准确度有差异。
分层教学目标
A级 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学会通过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B级 要求学生能结合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C级 能举一反三,提高计算能力与速度,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使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计算方面也能够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教学环节
(其他环节略写)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差异策略及核心素养培养
重点教学环节
(其他环节略写)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差异策略及核心素养渗透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师生总结
1、师:同学们,你喜欢喝饮料吗?你都喝过哪些饮料?(找2—3个学生说说)张老师在买饮料的时候遇到了数学问题,怎么办?(乐于助人的在哪里?爱动脑的在哪里?)我们一起去帮他解决,好吗??
2、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观察)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买矿泉水)
1、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1)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同桌之间说说。?
2)请一位学生读题,讲一讲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完整介绍题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1)“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学生独立估算后在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请小组代表在班内说说自己估算的想法,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计学生会出现的方法:?
A、2箱大约50听,每听3元,2箱大约150元。
B、1箱超过60元,2箱大约120多元。?
C、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理解估算的方法。?
3)小结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总结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
3、解决问题,尝试计算?
师: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还需要同学们去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并尝试计算。独立解决问题后,同桌之间说说想法。?
2)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估计学生情况:?
A、24×3=72(元)?72×2=144(元)?
B、24×3×2?
=72×2?
=144(元)?
C、24×2=48(元)?48×3=144(元)?
D、24×2×3?
=48×3?
=144(元)?
引导学生结合题目,通过质疑提问,明白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3)小结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连乘式题的计算)
1、计算(做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估计(做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思考:“要想估计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些什么?”班内说出“每班大约40人,有39个班级”?
2)独立估算。?
3)班内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回想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出连乘式题的计算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明确目标
训练学生完整读题,学会分析题意的能力。
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机会说、听、学的机会。
我口说我心
独立尝试解决,训练学生敢说、敢做。树立自信。
巩固练习,给对新知掌握不好的学生一次机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多样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的理解全面,深刻,教法选择灵活多样,有创新,有特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全课的主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