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彩线连彩点》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的美术课。所以对他们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对美术的理解、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与城区的同龄人存在一定差别。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因此,对待这些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上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小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教材分析:
在本册第二课的时候我们简单地认识了线条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及它的可变性,同学们对线条已经相对熟悉了,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点和点线的组合上。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2.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3.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
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教具准备:
各种线、纸条、彩色水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具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手工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火眼金睛”游戏导入
1.出示条纹和斑点状的动物皮肤特写图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学生猜完后,课件揭晓动物整体图片。(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引起学生学习线与点的兴趣)
二、授新
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点的元素无处不在,一件事物从各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感。)
2.发现生活的线。(设计目的:连点成线。引导学生由近到远的、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的发现生活中的线元素,为接下来的点线面组合成画做铺垫。)
3. 点和线连成画。欣赏点线组合的照片与画家抽象画作进行对比,突出画家的绘画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小培养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4.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的手工画与绘画,让学生自己找出制作材料、绘画方法。(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美术的表现的形式不仅仅只限于笔“画”,也可以多种多样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出示各种常见的线状材料,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区别。(设计目的:让学生认识线的长短粗细。)
2.请几位学生上台与教师共同制作完成。(设计目的:以粘贴的形式给了学生一个“命题作文”,看看彩色细线与点状“小鸟”能组合成什么画面?)
3.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后,请学生为它取个名字。(设计目的:美术创作也需围绕一个主题,就算是天马星空的抽象画也都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再创造。)
4.总结归纳点和线的表现形式。
四、布置作业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作业。(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
2.作业过程中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注意美术工具的使用安全以及辅助学生解决绘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与评价
1.小组代表想大家讲解本组作品的灵感来源与绘画主题。
2.师生互评,并鼓励学生夸夸自己。让学生对自己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有认同感,增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与信心。
3.下课前由课代表记录美术室的使用记录。教师提醒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美术用品,并带走课中所产生的废纸废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