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醋 D.芝麻油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果酱 C.蒸馏水 D.牛奶
3.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⑥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不正确的是( )
A.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250g水
C.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
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7.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恰好饱和
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9.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
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10.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11.下表列出了20 ℃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 ℃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 ℃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C.③④升高温度后仍一定是NaCl的饱和溶液
D.④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最大
12.把10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 ℃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 g
B.t2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从a和c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14.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其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KNO331.6g
B.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C.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二、填空题
1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_________;(2)厨房中的咸性调味剂_________;
(3)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
16.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食盐 B.聚乙烯 C.硝酸铵 D.武德合金
E.活性炭 F.氧气 G.熟石灰 H.亚硝酸钠
(1)可用于建筑业的是__________; (2)可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__;
(3)生活中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 (4)溶于水降温的是__________;
(5)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 (6)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_____。
17.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1)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一般将不变,形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填微粒符号)。所以氯化钠溶于水,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在20℃时,欲使150g2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加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8.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 、 (填符号)。氯化钠晶体是由 、Cl—(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 。
(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 +S+3C 点燃 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3)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g,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9.生活生产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广泛存在。
(1)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的蔗糖溶液里,溶液下半部分的甜度与上半部分的甜度的关系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下半部分高”)。
(2)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填“天平”“烧杯”或“蒸发皿”)。
(3)常温下,某同学为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除了要控制温度相同、试管大小规格相同、加入水与汽油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食用油的_______相同。
(4)事实证明,CaCl2溶于水时能全部解离为自由移动的Ca2+和Cl-,若某CaCl2溶液中的Ca2+为a个,则应对的Cl-为_______个。
三、推断题
20.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 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I单质显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B_____、E_____。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过程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1.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
(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实验小组同学配制100g10%的氯化钾溶液。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写出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
(3)图示中有一处错误,该步骤是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
(4)最后配制的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 使用的砝码生锈
D 配好溶液后洒出部分液体
23.实验室有失落标签的4瓶无色溶液:MgCl2、NaCl、HCl、NaOH,现实验桌上只有1瓶酚酞试液。请你设计只用该瓶酚酞试液鉴别上述溶液的实验方案。
五、计算题
24.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5.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这种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盐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7g 6.7g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在第_____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D 7.D 8.D 9.D 10.D 11.A 12.A 13.B 14.C
15.(1)N2;(2)NaCl;(3)C2H5OH。
16. G D A C F B
17.(1)Na+、Cl-、H2O(2)26.5%(3)13.2g
18.(1)属于 K+ NO3- Na+ 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CD
(3)200 搅拌加快溶解
19.相同 蒸发皿 体积 2a
20.Ca(OH)2; H2O; CO2+C2CO; 吸收;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21. FeCl3 复分解反应 Fe+2HCl=FeCl2+H2↑ 4Fe(OH)2+O2+2H2O=4Fe(OH)3
22.玻璃棒 药匙 ECADB C AB
23.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预计产生的实验现象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1)分别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变红色的溶液是NaOH
(2)取上述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分成3份,分别加入少量的3种未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MgCl2,红色褪去的原溶液是HCl溶液,无明显变化的原溶液是NaCl溶液
24. 19.0% 17.4%
25.3 33%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