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初音七上 4.2.2伏尔加船夫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初音七上 4.2.2伏尔加船夫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2 20: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这几个方面感受、体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情绪特点,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情感、技能目标)
(2)能够听辨男低音音色;对劳动号子有大致的了解。(认知、技能目标)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
2、男低音的音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学生欣赏三段音乐,选择最合适的一首,并说明理由。(表现了船夫们迈着沉重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
二、新课教学《伏尔加船夫曲》
1、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2、学生在了解一定背景下带着看完油画后的感受进行第一次完整听赏。
思考:听到最多或者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哪句?
师:《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流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3、练习节奏型
力度从弱到强再到弱练习
4、引出男低音,并做介绍。
5、欣赏夏里亚宾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师:整首歌曲速度徐缓,旋律朴实,原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思考:从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方面分析音乐作品。列出表格,归纳总结。
 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 3 6 3 0 |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6、师提问:听完此曲后的感受与看完油画后的感受相同吗?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学生回答基本准确,教师适当补充。
7、欣赏男声合唱,请学生随着“嗨哟嗬”的节奏踩出强弱。
作品的基调深沉而又粗壮有力,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歌曲开始的节奏显示出拉纤时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微弱在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与前面动机形成对比,流露出纤夫们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爱。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歌曲达到高潮,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和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歌声又弱下来,逐渐消逝,仿佛纤夫们已离去,高八度音结束则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三、延伸
1、《伏尔加船夫曲》与《黄河船夫曲》对比欣赏
(1)《伏》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因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 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2)欣赏《黄河船夫曲》,老师作简短介绍。
(3)请学生谈谈两个作品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
类别
曲目
体裁
演唱形式
情绪
特点
速度
主题思想
《伏》
号子
男低音
独 唱
忧郁、深沉
徐缓
反映了在沙俄统治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
号子
混声合唱
高昂、激动
快速
反映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师演绎《三套车》
1901年左右,一首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流传开来,歌曲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四、小结:世界各国的音乐是相通的,我们在了解外国音乐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