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教材分析:这是近代古筝艺术家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改编的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的旋律,抒发了对湖滨晚景的赞美之情。第二部分活泼流畅,通过复式的旋律手法使得旋律线跌宕起伏。描绘了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演奏时右手的刮奏像是浪花的飞溅声。以浓郁的中国风民族乐器贯彻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渔舟唱晚》,了解民族乐器古筝。通过演奏,聆听和对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器乐辅助法,对比聆听法,律动参与法等教学方法,熟悉主旋律,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体会作品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知识与技能:体验五声音阶的音乐色彩,理解旋律线。
教学重点:
聆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哼唱音乐主题。理解旋律走向并且学习五声音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音乐想象,体验乐曲中夕阳映照湖面的美景,渔民满载而归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古筝,课件,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音乐导入
1.师生问好
音乐导入,播放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
问: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段音乐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曲调改编的电子合成音乐。
有谁了解古筝这项乐器?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说?
教师总结(课件)
二)初步聆听,整体感知。
过渡语:现在老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感受华夏2500年古筝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舟唱晚》的试听盛宴,请大家带上问题完整的聆听。
1.(课件)设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聆听联想)
2.介绍《渔舟唱晚》作者及创作背景。(课件展示)
三)分段聆听,分析作品。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起,走进作品中如诗如画般的美景!我们把作品分为2个部分。首先来欣赏第一部分——夕阳西下。
A.欣赏第一部分
1.请聆听谱例1。(课件展示)
a.设问:歌曲的速度?(慢板)力度?(MP)
认真找找,有几个音阶? 1.2.3.5.6
b.学习五声音阶。
常用的音阶有哪些?1234567,这是西方用的大调音阶
中国的五声音阶12356 读作 宫商角徵羽
请同学上来接触古筝的12356
c. 请大家在听一次音乐,谁能说说此刻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景象?请同学用语言描述。
d.请你根据聆听到的音响,画出旋律线。
2. 师示范谱2,请同学用LU哼唱。(课件展示)
过渡语:大伙刚才置身于夕阳西下的美景中,接下来谁出现了?他准备去做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跟我琴声一起哼唱在音乐中体验。
(划船准备捕鱼,开心)
a. 引导生发现旋律线走向特点
请同学留心观察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由高往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b.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我们一起体会下渔民的心情。老师依次弹四个音,请大家唱第二个音。第二个音唱了几次?2次!
问此刻你们就是渔民,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此刻怎么唱才好听?充满弹性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
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请班里的小渔夫们在老师的琴声里一边划一边唱!
B.欣赏第二部分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部分夕阳西下的美景,接下来请感受音乐的高潮部分——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首先请大家带上小耳朵聆听老师的演奏。
1.请同学们完整的聆听老师演奏第二部分。
注意:音乐的速度变化了几次?力度呢吗?
为什么音乐越来越快?此刻作者想表达渔民什么心情?表现渔民归家心切的感情。
2.找到旋律特点。1 6 2 1 3 2第二部分活泼欢快,通过递升递降的发展使得旋律线循环往复,接宕起伏。烘托出渔民喜悦的心情。
3.问:请大家想想,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流水声!浪花飞溅!划桨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4.*体验高潮音乐 问:此刻的场面怎么样?欢畅热烈!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感受高潮。老师弹,大家唱。
一遍弹一边解说,在高潮的部分怎样?突然切住
渔夫回家,湖面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太阳慢慢落山。
四)再一次完整聆听
五)对比聆听
过渡语:我们刚才欣赏了古筝版的《渔舟唱晚》,接下来听听小提琴版本的。
请同学说说感受,与古筝版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六)总结(自己说说)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学习了《渔舟唱晚》,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你们喜欢吗?老师在你们一样大的年龄,接触并且喜欢学习古筝,长大后大学里主修古筝。我深深的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文化,我为我的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我有幸成为老师站在这里,像你们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深深的热爱传弘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