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的 小 路》说课材料
一、说教学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
二、说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是人民音乐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是4/4、3/4的变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本节课也是我们传统意义的一节“唱歌课”。
三、说学情:
当下我们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整体素养相对比较滞后一点,如有能自身识谱唱谱的学生是很少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识谱学唱歌曲部分(看具体课堂反馈,教学时间分配估计得多点),教学中根据学生音乐基础再适量的加入一些乐理知识;学生的优势就是五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感知力很强了,对音乐课的兴趣相对也较浓一点,所以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乐理知识就容易接受点,努力给学生一堂较为充实的音乐课。
四、说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运用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体验方面:诗歌朗诵、说故乡印象、ppt图片直观感知等;升华方面:让学生创作改编歌词,写自己记忆最深的家乡的景物进行歌唱、抒发情感,通过这些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加到课来。现在音乐课的重点我认为不再是老师教会学生一首歌曲,而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将学到的特长得以展示(如诗歌朗诵、歌曲演唱、歌词创编演唱、合作组织力等)。我探索的是这节课我如何能够面对全体同学的教学活动。
五、说学法: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爱祖国的做人基本素质。学到:
1、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了解变拍子,感受三拍子、四拍子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
认识。
3、知道什么样的歌曲属于艺术歌曲。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方面采用课前三分钟的乐曲欣赏,营造音乐课轻松的教学氛围,本次采用的是一首美国乡村音乐《故乡的路》,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律动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二)二导入新课:(为歌曲的情感处理作铺垫)
利用诗歌朗诵导入新课。运用诗歌朗诵导入的预期目标是:
1.为歌曲的情感处理作铺垫
2.熟悉新授歌曲的歌词
3.有效掌握艺术歌曲的由来
(三)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中我采用分乐段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穿插变拍子与#4音的教学。
1、?课堂一开始为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并且分步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乐理知识。
2、在学习第一乐段的同时讲授#4音,将两个乐句对比弹奏并演唱。
3、第二乐段的学习着重在两个乐句的对比练习,通过旋律的走向引导学生感受并演唱。
(四)处理歌曲时,也采用分乐段处理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我”的思乡之情。(吕思清小提琴曲?《思乡曲》)。
2、轻声填唱第一乐段歌词,想一想,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3、学生有感情演唱第一乐段。
4、老师首先范唱第二乐段歌词,想想和第一乐段的情绪相比有什么不同?然后进行第二乐段学唱教学。(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结束句学唱。
用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结束句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6、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和《故乡的云》欣赏对比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改编《故乡的××》(对于学困生可以留作课后作业完成)
8、作业:学生在课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此曲。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以提高整体的音乐素养。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构思,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