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叮铃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叮铃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2 20: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唱歌曲《叮铃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合唱歌曲《叮铃铃》
学情分析:
本学段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都很好,但对于探索音乐的创造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合作意识还不够。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特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和谐的歌唱,学会相互聆听、相互合作,从而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指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牧童放牧的乐趣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快乐的好少年。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听、唱、辩等音乐学习活动,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叮铃铃》。
3、知识与技能:
感受、理解二声部歌曲的结构,唱出歌曲中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效果。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音高入手,和谐地进行合唱。
教学重点:
认识并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5和装饰音。
教学难点:
感受合唱歌曲的结构,和谐地演唱。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 讲授法、启发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有着浓郁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牧童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装饰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教学准备:
钢琴、 课本、口风琴、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田老师的音乐课堂。如果你喜欢音乐,爱唱歌,愿意与音乐做朋友的话,音乐也会带给你无限的快乐!今天我们就一起快乐的上一节音乐唱歌课。
1、出示旋律1,指导学生进行视唱,注意旋律的节奏及音高。
师:旋律中都有哪些音,请跟琴从低到高地进行模唱,而后再进行整条旋律的模唱。
2、出示旋律2,指导学生观察旋律2中加入的变化音#5和装饰音,简单讲授其含义,并进行模唱。注意跟琴唱准变化音和装饰音,掌握其技巧。
3、通过视唱旋律1和2,感受歌曲中的素材旋律从而自如地导入新歌教学。
师:这么流畅、动听的旋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一首快乐的歌曲《叮铃铃》中的有特点的一句。
教学意图:
干脆利落的开课导入,直接而有效。从教学重点入手,了解认识变化音和装饰音并准确演唱。让学生在视唱旋律的过程中感受变化音和装饰音在加入旋律前后的不同色彩效果。
二、新课教学——合唱曲《叮铃铃》
1、完整地聆听合唱曲《叮铃铃》让学生感受整首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情绪怎样?
生:欢快、活泼、自由的感觉……
教学意图: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情绪,大胆的联想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有利于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培养。
2、教师PPT出示歌曲的创作意图。
《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湖南民歌风格的歌曲。 它描绘了牧童赶着羊群,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欢乐歌唱的情景。旋律中变化音和装饰音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的活泼、有趣。
教学意图:
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为稍后的演唱环节做好铺垫。
3、节奏游戏叮铃铃。老师根据歌曲二声部的节奏安排,将叮铃的不同组合分三个步骤做节奏游戏。
师:你能找出歌曲中的叮铃铃有几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吗?
生:叮 铃、叮铃 铃、叮铃 铃铃、叮铃 叮铃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以上三个步骤一定要保质完成,特别是步骤三的二声部的演唱一定要注意音高、节奏;其次就是合唱中的相互聆听与合作。老师用指挥的手势帮助提示学生演唱。
4、歌曲结尾的二声部练习。在学生演唱的最好状态下需要乘胜追击,练习完成二声部的结尾部分。注意第二声部学生演唱变化音#5的音准。
教学意图:
先从二声部的节奏与歌词入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二声部,掌握其节奏,层层深入从而有步骤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师生合作完成歌曲的主歌部分,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和模唱法学习。
师:同学们和谐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我也想与你们一起唱歌,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的主歌部分吧。
教学意图:
主歌部分因为有了导课时的视唱铺垫在此环节很容易完成。加上老师的范唱与鼓励,同学们歌唱兴致高涨。师生交替演唱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温馨,这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投入。
再次完整聆听歌曲《叮铃铃》。
PPT出示聆听提示: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叮铃铃》这首亲切而活泼的歌曲。尤其是歌曲中两个声部相互配合模仿铃儿此起彼伏的声音。 用心聆听,细细品味。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出二声部歌曲的魅力。
教学意图:
PPT的友情提示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再次的聆听,使学生从总体感受中对歌曲的结构及二声部的演唱上有了完整的了解,为更好地演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指挥学生第一次完整地清唱歌曲,及时处理歌唱中的不足。
在演唱中一定要用手势提示学生音准、节奏并相互聆听,这对合唱的学习尤其的重要!
第二次完整地清唱歌曲,继续纠正歌唱中的问题。
经过了反复的练习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越来越有信心。老师要不断地鼓励。
教学意图:
本环节为什么要清唱呢?是因为1、歌曲伴奏速度较快,学生容易一味地跟随顾此失彼。2、匆忙地跟随伴奏演唱,会影响学生对合唱部分音准、节奏的判断。3、不利于两个声部的相互聆听与合作。
通过两次的清唱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歌曲还能提高师生间的默契配合,这在合唱教学中很重要!建议在第二课时安排处理歌曲和跟伴奏练习。
小结
让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做出自己的收获小结。可以从音乐知识方面,歌曲情感方面等等即可。
师:同学们,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大家的体会很深啊。老师做个补充,这首合唱歌曲不仅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而且让我们感受到牧童身上有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有可能他是一位留守儿童,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但他能克服困难、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这一点不值得你们学习吗?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牧童一样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教学意图: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与实践不仅让学生感受、知晓音乐艺术的魅力,并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价值的拓展,延伸。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积极思考,随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教学反思:
起初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有所顾虑。因为大多数的音乐老师都会选择单旋律的歌曲教学,但我却想尝试讲授一节高年级的合唱课,希望自己在合唱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结果却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对于教材我有自己深刻且独特的领悟,所以教学中我力争教态亲切、大方,对于教学过程游刃有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我以培养学生视唱能力和听辨能力入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我首先从听辨不同旋律开始,引导学生对比视唱,既抓了教学的重点,又进行了听唱练习,感受变化音和装饰音在旋律中的色彩,从而直接导入新歌教学《叮铃铃》。用三个步骤进行二声部的学习,化解教学难点。从节奏入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很适合学生的特点,之后的二声部学习靠的是学生的听、唱、相互聆听与合作,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指挥,准确的指挥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歌唱。这样使学生对二声部的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识的获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最后结合歌曲进行情感价值的拓展并能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生活。
这堂合唱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音乐理念里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唱的时间稍短了些,对于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来说这是一个遗憾,虽然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都有情感体验的提示,但是情感是和音乐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融情于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就需要学生多进行音乐活动和音乐体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注重歌唱与情感的关系处理。虽然本课的教学暂告一段落,但是我探索音乐教育的脚步从未停滞,希望自己继续不断学习探究,为学生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