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生物 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上生物 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19: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四节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一、教材分析: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主要通过对观察实验的分析理解茎具有输导功能;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生殖等的作用。通过设计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茎的输导功能”,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树木的思想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重难点是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为了有效地突破此知识点,在课前布置学生预做教科书70页“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他们往往不能完整的归纳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提示他们如何进行分析思考,在实验活动中学到相关生物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并预做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实验与观察、讨论、小结从而归纳出茎的输导功能,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六、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法、指导自学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提问法、归纳法和教师讲述等方法。
七、教学设想:
课前布置学生预做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助于突破重难点。课堂中学生可在进一步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思考题和小故事进行讨论、交流和回答,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够正确得出茎的输导功能。通过设置“谈收获”环节,可使教学三维目标重现。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1—2天将一些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2、带叶的枝条若干枝,剪刀,放大镜,导管和筛管模型。
3、甘蔗、生姜、马铃薯、大蒜瓣等实物。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做茎的输导功能实验。
九、课时安排:
1课时
十、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问]: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茎是由枝芽发育而来的,请同学们回忆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的作用如何?
[教师比喻]:茎中有“血管” ──导管和筛管,连接着根、叶、花、果实和种子。它们是植物体内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主要通道。植物用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何种管道运输的呢?
[指导阅读]: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和器材及实验步骤。
教师在1天前就准备好带叶的木本植物(如海桐,容易解剖,现象明显)的枝条,浸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学生阅读后分发枝条。
[实验和观察]:指导学生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教师强调注意实验安全!)。
[讨论]:1.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
2.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什么?
3.叶脉也被染成红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出示]:导管的模型。
[教师讲述]:在根的成熟区及其以上的部位,有一些细胞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横壁)消失,细胞质和细胞核也消失,彼此上下连通形成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因此,导管内的水便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水柱。植物体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因此,通过导管,植物可以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设疑]:导管的功能我们已通过实验获知,那么筛管又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用铁丝拴在树上晾衣物的图片。
[谈一谈]:请你说说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出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讨论]:瘤状物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讨论]:有人在外游玩,喜欢在树皮上乱刻画,这种做法对不对?
[小故事]:王强的表姐家有一片苹果园。秋天,他去苹果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割了一刀,这是怎么回事?
王强去问表姐,表姐说了一席话,王强听得直点头,说:科学种田真重要啊!你知道表姐是怎样解释的吗?
[教师解释]:在果树的主干的下部,适当地剥去一圈树皮,当年一般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是因为经过环割的果树,由于有机养料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花和果实所致。由于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它能逐渐形成新的树枝,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生长,而不会死亡。
[提问]:通过前面的实验探究及学习,谁来说说植物的茎具有什么功能?
[设疑]: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功能外,是否还具有别的功能?
[出示]:马铃薯、大蒜瓣、甘蔗、藕、生姜等实物。
[提问]:在上述实物中,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具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谈收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出示]:“动动脑”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自我评价”和基础训练。
学生回答茎的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
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学生阅读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器材及实验步骤。
?
?
?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讨论思考题。
学生观察后发现,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圆环形,进一步获知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木质部中有导管。
学生在纵切面上发现许多红色线纵行排列在木质部内,它们是导管。
叶脉中有导管,与茎中的导管是相通的。
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
?

学生观察模型并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进一步理解导管的功能。

学生又一次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学生纷纷议论,发言。很多学生能认识到这种做法不文明,对树木也是一种伤害。
学生观察发现,形成瘤状物的枝条是树皮被环割了一圈所致。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认为树皮内有筛管,输导叶制造的有机物,到环割处,由于筛管断了,所以有机物就堆积在环割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瘤。
?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认为不能破坏树皮,要爱护树木,保护植物。


学生对小故事很有兴趣,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这样做是为了使苹果增产,获得丰收。
?
?
?
?
?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解释,进一步理解筛管的功能。
?
?
? 学生回答,植物的茎有支持和输导功能。
学生观察。
学生议论并作出回答。
学生在获知所展示的实物均为植物的茎时,容易理解有些植物的茎还具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学生积极性很高,能说出不同方面的收获。
学生回答。
十一、板书设计:
三、茎的输导功能
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输导有机养料
十二、课后反思:
本节的重难点是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为了有效地突破此知识点,在课前布置学生预做教科书70页“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上在简单回顾茎的结构后,安排学生进行此观察实验(一定要强调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同时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因现象明显直观,学生印象深刻,能够自己总结出导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师再结合模型和课件讲述,效果较好。
在完成筛管的教学后,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到保护树皮,爱护树木,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日常实物,如马铃薯、生姜、藕、大蒜、甘蔗等,引导学生说出食用的部分都是植物的茎以及大蒜、马铃薯等种植方法,学生容易认识到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具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在完成新课的教学后,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学生发言踊跃,此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既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升华了思想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多媒体的设计上,一些无关内容的动画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应舍弃。在进行观察实验“茎的输导功能”时,需要对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应发给学生垫板,渗透爱护课桌和书本的情感教育。导管和筛管的结构较复杂,并且不是重难点知识,可以不做进一步的引申。在学生总结本课时,若同时用课件归纳学生的发言,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