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干湿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降水和干湿地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7 1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记住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特点,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与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势力强弱等之间的关系。
3、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雨带、雨季、锋面雨、梅雨、伏旱等的含义。
4、初步学会读降水等值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曲线图等,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图文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降水的地区分布、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和移动规律。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工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针对目标预习课文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学生展示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五、教师重难点引导
(一)、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1、<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思考图5-8,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找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②找出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和低于200毫米的地区?③从全国来看,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
点拨: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示意图>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含义、分界线。
1 含义: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2 划分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雨带:我们把降水多的地带称为雨带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二)、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1、降水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降水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时间变化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东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的不同,设计两地的房屋,其建筑形式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
点拨:由于各地气候、地形、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的房屋形式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色。由于降水的不同,西北地区的民族大都流行平顶型房屋、东南地区则以尖顶型房屋为主;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自古以来就流行地穴式居屋;黄土高原与华北地区因木材短缺,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起窑洞;北方游牧民族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可移动的帐幕式住房。
三、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2、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1、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原因:我国的夏季风的影响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
1、 降水的季节分配
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特别是七、八月。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原因:雨带的移动规律造成的。
2、 降水的年际变化
规律: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三、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