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干湿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降水和干湿地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7 18: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记住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特点,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与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势力强弱等之间的关系。
3、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雨带、雨季、锋面雨、梅雨、伏旱等的含义。
4、初步学会读降水等值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曲线图等,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图文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重点:降水的地区分布、季节变化。
学习难点:我国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和移动规律。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学习过程:
一、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1、<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思考图5-8,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找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②找出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和低于200毫米的地区?③从全国来看,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
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示意图>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含义、分界线。
1 含义:
2 划分界限:
3、雨带: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二、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1、降水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的南北差异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东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的不同,设计两地的房屋,其建筑形式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
三、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