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及电流的规律。
3.知道家庭电路由几部分组成和怎样避免触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巩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正确连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连接电流表的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全章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对知识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难点:电路的故障分析和电路设计。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将本章知识结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上的认识,本章知识划分为两部分内容来复习,教师叙述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进行知识梳理,完成基础达标的填空.
〖电荷〗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中________带正电,核外电子带_______电.
2.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_的性质,就说这个物体带了______,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_________。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叫_________和_________;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电。
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绝缘体是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需要注意的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2.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称为_________,如硅、锗等.半导体二极管具有
_________性,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电流和电路〗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以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____极出来,经过用电器,流回电源的_________极。
2.一个最基本的完整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接通的电路叫做_________;断开的电路叫_________;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种情况叫_________,这是不允许出现的。(串联电路中还有局部短路的情况,即某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电流不经过该用电器。)
〖串联和并联〗
1.把元件逐个首尾连接起来的叫做_________;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到电路中的叫做_________。特点:各个用电器_______独立工作,开关控制________(一个或全部)用电器。
2.串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流向负极的过程中只有________路径;而并联电路的电流路径有________,各支路_________影响。特点:各个用电器_______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___用电器。
〖电流的强弱〗
1.电流是表示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主单位是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和______;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_________联;(2)电流要从_________流进电流表,从_________流出电流表;(3)选择合适的量程,在不知道电流大小时,可用_________法来选择量程;(4)绝对不允许直接将电流表连接在_________的两极上,否则会造成_______。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_____,写成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热门考点.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考点的填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补充,找出疑问教师点拨.
考点1:摩擦起电现象
【例题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变式拓展】
1.(2013?丹东)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现象.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之间带__________相互排斥造成的.
考点2:电流表的使用
【例题2】在用如图15-2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小明把电流表分别放在A点和B点,闭合开关,发现电流指向如图5-1乙和丙,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发现两表的指向如图15-2丁,这时电流表读数为_______。
【变式拓展】
1.(2013·广东)小王在实验之前检查仪表时发现:电流表有电流通过时能自由偏转;电流表未接人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如图图15-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15-4甲中的电路连线完成.要求:灯泡L1与L2并联;用电流表测L1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通过L1的电流为 A。
考点3:识别串、并联电路
【例题3】如图15-5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是( )
A.S2、S3闭合,S1断开
B.S1、S2闭合,S3断开
C.S2闭合,S1、S3断开
D.S1闭合,S2、S3断开
【变式拓展】
1.(2013·成都)在图15-6甲的四幅电路图中,与图15-6乙所示实物图对应的是( )
考点4:电路的设计
【例题4】有一种“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而另一种“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来控制居民楼里楼道灯可以节约电,要求灯白天不会亮,天黑后楼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灯会自动亮,下列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变式拓展】
1.(2014·北京)小宁用四盏灯、两个开关,设计了教室的照明电路,要求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图15-8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师生活动>完成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补充,找出疑问教师点拨.
1.(2014?广东)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
2.(2014?北京)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陶瓷碗 B.橡胶手套 C.钢尺 D.塑料笔杆
3.(2014?广安)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A比B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关系是( )
A.IA>IB B.IA<IB C.IA=IB D.无法确定
4.(2012?泰州)电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是由温控开关控制的,冷藏室中的照明灯是由冰箱门控制的(开门灯亮、关门灯灭).在图15-12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上述特点的是( )
5.(2012?龙岩)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示数为0.2A,则通过L2的电流为 A,L1的实际功率是 W,电路的总功率是 W.
6.(2012?永州)请依据图1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答题卡图2所示的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7.(2015?衢州)甲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_____处(选填“A”、“B”或“C”)
(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___ ___.
(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上表,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 .(写出一条)
位置
A
B
C
电流(A)
0.18
0.18
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