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3.1《地球运动的特征》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3.1《地球运动的特征》同步检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6 19: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征
一、选择题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km/h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速度为1 670km/h)。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球纬度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3.若该飞机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行,图中飞行员所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12小时 D.48小时
【解析】 第1题,如果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天空,说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太阳的视运动方向相同且角速度相同,即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飞行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又由于飞机在低空飞行,可以近似地认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大约就是地球在该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第2题,只有在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赤道处的一半,约为837千米/小时。第3题当飞机自西向东飞,且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相当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成现在的两倍,因此飞行员所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太阳日的一半。
【答案】 1.B 2.D 3.C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5.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 第4题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纬度60°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据此判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第5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出a点的线速度小于b点,原因可能是地势较高,转动半径大。
【答案】 4.C 5.D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6~8题。
6.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7.黄赤交角增大,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8.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解析】 第6题,由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可知,此刻时间为1月初到3月21日,所以A、C、D错误,晨昏线与地轴间的夹角正在变小;第7题,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南北极圈范围都扩大,北极点极昼极夜时间无变化,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第8题,该题要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上分析,由于丁—甲段包含了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所以用时最少。
【答案】 6.B 7.D 8.A
9.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轴的倾向为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可看出,④与之相符;近日点为1月初,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看出,与之相符的是②。
【答案】 D
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运动,A、B项错误。经度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增大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经度,相反为西经度,D项正确。
【答案】 D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的这一时段内,地球位于下图中公转轨道中的…………(  )
【解析】 “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发射成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介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应位于A点。
【答案】 A
右图是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了2个纬度,则图中β为……………………………………(  )
A.23°26′    B.24°26′
C.25°26′ D.21°26′
13.假设图中α为9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高纬度仍有极昼极夜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解析】 第12题,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回归线的度数取决于黄赤交角的大小。热带的范围扩大了2个纬度,说明黄赤交角扩大了1个纬度。第13题,如果图中α为90°,则黄赤交角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答案】 12.B 13.C
二、综合题
14.(2009年泰安质检)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做傅科摆。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
材料二 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    度。
(2)在材料二的实验中:
①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   (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  (东、西)偏。
②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    (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
③偏移的规律 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          。
④偏移的原因 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第(1)题,材料中有“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表明地球在3小时转过了45°,每小时为15°。第(2)题,本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问题,小球在实验中向东偏离,若在澳大利亚也是向东偏离。线速度越大,小球偏离的越远,要获得最大的偏移距离,应在赤道地区进行实验。高处的小球的运动线速度要比地面的O点大,根据其固有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答案】 (1)15
(2)①东  东 ②小 赤道地区 ③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 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分别是:
A.    ;B.    ;C.    ;D.    。
(2)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
(3)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图中    点附近。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    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    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    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有关地球绕日公转的一些基本知识。(1)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图中四个位置最具代表性,A、C两点太阳位于最北和最南的位置,节气分别是夏至和冬至;B和D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应的节气应为春分和秋分。(2)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的位置就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因引力大小的不同,公转的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也就有快慢的变化。(3)我国江淮流域梅雨季节是春末夏初,地球的公转应位于A附近;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南极为极昼,地球应位于轨道的C点附近。
【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C A
(3)A C (4)B、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