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第一单元 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美
第一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一、课题: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广东版)第一课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广东岭南出版社编
三、教具:电脑课件、学习卡、课本、相关资料
四、课型:综合型
五、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在审美、科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2.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将宝贵的人类艺术遗产继承与传承下去。
六、教学重点难点: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引导、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探究,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2.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由厚重的青铜工艺,打击音乐逐渐发展成轻而实用的冶铁工艺和轻快柔美的管弦音乐。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出示打火机一支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
学生谈感受。
(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
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范例导赏
刚才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灯,现在来看看古代的灯是什么样子。
(一)课件l——宫廷环境中的长信宫灯
动画推近放大的长信宫灯,火焰闪烁
学生活动;尝试描述一下我们看到长信宫灯的初步印象,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说说如果宫女会说话她会说什么?
美术欣赏的步骤正是描述--分析--解释--判断四个部分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详细分析一下它
三、课堂发展
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 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
3.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
实用性:酒器 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
(1)尊属于高体的大型或中型酒器,尊类器物中取鸟兽造型多,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鸟兽方尊,精粹
(2)羊吉祥的寓意
(3)装饰纹样多,装饰寓动物于器皿上以繁缛见长
(4)铸造工艺采用了分铸技术
4.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延伸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五、课堂作业
1. 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现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科学发明都从艺术的灵感和想像中受益,而历代艺术又从当时的科技发明和生产力发展中得到支持和启发。
(七).板书设计
古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启示
1. 长信宫灯
造型特点
实用价值
科技含量
审美价值
2. 四羊方尊,浑天仪
3. 赵州桥
4. 唐三彩
5. 曾侯乙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