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趣味造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对雕塑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处于初步阶段,但对动手制作如橡皮泥塑造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把中国象棋趣味造型与雕塑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雕塑知识与技能的初步实践与体验,共同完成一幅具有趣味的中国象棋造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以雕塑的基本创作手法,进行中国象棋棋子的造型设计。中国象棋是古代战争场景的模拟与再现,结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出雕塑的基本知识,雕塑从创作形式上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镂雕。雕塑基本的定义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视觉艺术,雕塑是雕、刻、塑三种方法的总称。其中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性物质材料来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教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雕塑的基本创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象棋的文化内涵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2.了解雕塑的基本分类,熟悉雕塑的基本创作方法并制作一套富于趣味性的中国象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美术课堂的愉悦性。
四、教学重点:雕塑的分类与基本创作方式及如何制作中国象棋趣味造型
五、教学难点:雕塑创意思维及生动、准确的人物造型表达。
六、兴趣点:橡皮泥、牙签等材料制作方式与体验过程。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展示教师制作的中国象棋棋盘,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下象棋吗?我们班有没有象棋高手?
学生踊跃发言,回答教师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课堂发展
棋艺知识介绍
棋艺的基本知识
象棋的由来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谈谈象棋的游戏规则与象棋由来背后的故事。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象棋的认识,启发学生对象棋的思考。
二、兵马俑造型特点分析
1、问:同学们知道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什么吗?
2、展示兵马俑图片,介绍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3、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
1、欣赏兵马俑图片并进行评述。
2、讨论兵马俑的造型特点。
对经典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和意象表达,培养学生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雕塑知识介绍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雕塑的概念及分类
2、雕塑的三种手法:雕、刻、塑。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认真听讲并回答教师提问
使学生对雕塑及基本技法有初步的认识。
四:人物造型多角度设计步骤
1、用手捻成可站立的圆柱体
2、用牙签将其连贯起,注意比例要适当
3、将衣袖、头发等接上
4、加上五官与其他装饰
理清思路,了解整个作画步骤,遇到不懂的步骤可以提问。
通过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先了解趣味象棋的制作步骤,再学会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
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与要求:
1、分小组全班一起制作中国象棋造型
前三组(做车、马、炮、将、卒、象、士造型)做黑方
后三组(车、马、炮、帅、兵、相、士”造型)做红方
2、材料:橡皮泥、牙签及其他辅助材料。
分组自由选择历史人物代入棋子角色进行设计制作。
全班合作一盘趣味象棋造型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选题、策划、组织”的动手制作能力
作业评价
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学会互相欣赏。
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棋子进行象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