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a~e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
2.a~e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3.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Ⅰ可能增强 ②箭头Ⅱ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中,只有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余均为长波辐射。第2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它将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又返还地面。第3题,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1.A 2.C 3.D
右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右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5.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解析】 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一样,海洋的温度日变化比较和缓,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所致。
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温度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这样风才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在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期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4.B 5.B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08年入冬以来,山东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好而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降低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
【答案】 6.D 7.B
8.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解析】 分析同纬度各地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地球表面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水与陆地比热容的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气温的日较差较小;二是大气热力状况的差异,因为阴天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因而昼夜温差小。四图比较,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晴天的陆地上,最小的是阴天的海洋上。
【答案】 D
9.下面少数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解析】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台湾因雨季长,降水多,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东北和新疆因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资源也比青藏地区少。
【答案】 D
沈阳中心气象台2008年3月12日5时5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丹东市区已经出现能见度为100米的浓雾,预计还将持续3~4小时,请注意防范。据此回答10~13题。
10.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解析】 深秋初冬,天气晴朗干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的多,水汽易凝结。白天,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地面的沙尘带到天空,可以作为水汽的凝结核。
【答案】 D
11.白天大雾天气,空气能见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 )
A.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
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折射作用
【解析】 白天大雾,云层厚,大雾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空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 B
12.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下列关于大雾带来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B.连续雾天利于污染物扩散
C.使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
D.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
【解析】 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船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出现时,大气停滞少动,连续雾天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至生命。由于湿度过大,人们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造成“污闪灾害”。
【答案】 B
13.关于对大雾灾害的预防,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
B.禁止人们大雾天出行
C.加强雾害发生时的舆论宣传
D.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解析】 交通部门要增强防御雾害意识,对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根据大雾的能见度水平和路面状况,科学合理地采取限速、限量和封闭措施。而不是限制人们的出行。
【答案】 B
二、综合题
14.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 ,这是由于 。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图 ,前者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具体分析如下:(以晴天为例)阴天反之,则昼夜温差小。
【答案】 (1)B (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3)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C C 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1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材料二 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
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 m/s);
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__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仔细阅读表中辐射雾和平流雾的概念和特征,不难看出,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形成雾,符合平流雾的特征。(3)“十雾九晴”是指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和清晨。晴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雾,一般属辐射雾。(4)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夜晚地面辐射强,再加上水汽充足,尘埃多,易形成辐射雾。
【答案】 (1)辐射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