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2 21: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指的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表述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C.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D.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4.1948年11月,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上发动了规模巨大的(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根据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会谈纪要》等提示词,你联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 D.重庆谈判
6.1948年12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37.1亩。这主要得益于(  )
A.《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7.1946年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悍然发动内战。“时机已经成熟”不包括(  )
A.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蒋介石的威望
B.利用谈判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C.人民群众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
8.刘邓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低空扫炸,突破敌人的阻击,以胜利者的姿态,转到新阶段的斗争中去。“新阶段”是指(  )
A.战略进攻阶段 B.乘胜追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战略防御阶段
9.毛洋东曾对傅作义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这是为了赞扬他在哪场战役中的突出贡献(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准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0.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
A.张灵甫 B.傅作义 C.李宗仁 D.蒋介石
11.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三大战役指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方面的重要文件是(  )
A.《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改革法》
13.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是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14.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消灭是在哪一战役中(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5.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  )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6.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争取国内和平
C.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和蒋介石建立联合政府
1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
A.战略进攻的开始 B.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C.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D.战略决战的开始
19.在解放战争中,被毛泽东称为“像一把尖刀一样扎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千里跃进大别山
20.“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题
21.为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某校八年级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整理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邀请毛泽东到南京商议国家大计。经过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还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山东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三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李宗仁在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22.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是某位收藏家所收藏的纪念章,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程。认真观察纪念章,完成下列问题。

(1)纪念章①和③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2)纪念章④承载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用“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一历史人物最为恰当?
(3)纪念章①③④所载承历史事件按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多少顺序排列是   ,承载着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的覆灭的纪念章是   。(只填写序号)
23.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其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就像一本巨著,里面有读不完的北京历史。下面请你参与筹划一个西山文化带研究性学习活动。
【确立主题】
材料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不仅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而且文化形态多样,包括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曹雪芹、纳兰性德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贝家花园、圣琼佩斯故居、林迈可小道为代表的中外交流文化,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农业休闲文化等等。
(1)从材料一中,为下列两处建筑遗存选择相应的文化主题。
主题1:   圆明园;主题2:   双清别墅。
【资料整理】
材料二:部分活动素材
A:圆明园遗址公园B:北京青少年教育基地(双清别墅)C:法国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给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关于选址香山的信及相关文件E: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路线图F:1860年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拍摄的一组圆明园照片
(2)请将表格中提供的活动素材填入相应的主题中(填写序号)。
主题1:   ;主题2:   
(3)史料辨别(填写序号):
①上述资料中,属于图片史料的是   
②上述资料中,属于文字史料的是   
【实地考证】
材料三: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观察材料三两幅图片,指出造成这种同一地点却是不同景象的原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材料四:香山双清别墅

(5)香山双清别墅留下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革命足迹,请你从中选取一件事,做一个简要介绍。
【成果展示】
(6)请你完善下列西山文化带班级展示活动的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参加   主题的展示活动。
24.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指的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指的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故选:B。
2.“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表述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C.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解答】据“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及所学知识可知,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故选:C。
3.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D.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解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戮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这体现毛泽东的果敢与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所以诗人赞颂他“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故选:C。
4.1948年11月,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上发动了规模巨大的(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战役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歼灭了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
故选:B。
5.根据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会谈纪要》等提示词,你联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 D.重庆谈判
【解答】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 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內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根据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会谈纪要》等提示词,我们联想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故选:D。
6.1948年12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37.1亩。这主要得益于(  )
A.《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解答】由题干材料判断得益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D符合题意。
故选:D。
7.1946年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悍然发动内战。“时机已经成熟”不包括(  )
A.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蒋介石的威望
B.利用谈判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C.人民群众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选项C人民群众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是错误的且符合题意。
故选:C。
8.刘邓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低空扫炸,突破敌人的阻击,以胜利者的姿态,转到新阶段的斗争中去。“新阶段”是指(  )
A.战略进攻阶段 B.乘胜追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战略防御阶段
【解答】由题干信息判断是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A。
9.毛洋东曾对傅作义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这是为了赞扬他在哪场战役中的突出贡献(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准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答】平津战役期间,为保护国家的文物古迹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平解放北平。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傅作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
A.张灵甫 B.傅作义 C.李宗仁 D.蒋介石
【解答】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保存了古都的历史文物。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傅作义。
故选:B。
11.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三大战役指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答】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队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故选:D。
12.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方面的重要文件是(  )
A.《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改革法》
【解答】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B符合题意。
故选:B。
13.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是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内战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的重点进攻,D项是中共的战略大决战。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4.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消灭是在哪一战役中(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台儿庄战役
【解答】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选:C。
15.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  )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解答】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故选:B。
16.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淮海战役。
故选:B。
17.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争取国内和平
C.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和蒋介石建立联合政府
【解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国内和平。
故选:B。
1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
A.战略进攻的开始 B.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C.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D.战略决战的开始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故选:A。
19.在解放战争中,被毛泽东称为“像一把尖刀一样扎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符合题意。
故选:D。
20.“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其它各战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故选:B。
二.材料题
21.为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某校八年级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整理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邀请毛泽东到南京商议国家大计。经过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还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山东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三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李宗仁在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错误: 南京  改正: 重庆 
错误: 山东解放区  改正: 中原解放区 
错误: 战略防御  改正: 战略进攻 
错误: 李宗仁  改正: 傅作义 
错误: 1948年4月  改正: 1949年4月 
【解答】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故应把“南京”改为“重庆”。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应把“山东解放区”改为“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应把“战略防御”改为“战略进攻”。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故应把“李宗仁”改为“傅作义”。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应把“1948年4月”改为“1949年4月”。
故答案为:
错误:南京;改正:重庆。
错误:山东解放区;改正:中原解放区。
错误:战略防御;改正:战略进攻。
错误:李宗仁;改正:傅作义。
错误:1948年4月;改正:1949年4月。
22.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是某位收藏家所收藏的纪念章,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程。认真观察纪念章,完成下列问题。

(1)纪念章①和③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2)纪念章④承载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用“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一历史人物最为恰当?
(3)纪念章①③④所载承历史事件按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多少顺序排列是 ③④① ,承载着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的覆灭的纪念章是 ② 。(只填写序号)
【解答】(1)仔细观察纪念章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纪念章①和③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1948.9﹣11,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1948.11﹣1949.1,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2)仔细观察纪念章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纪念章④承载的是平津战役;用“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中傅作义最为恰当。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共歼敌55万余人。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纪念章①③④所载承历史事件按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多少顺序排列是③④①,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的覆灭的事件是渡江战役,承载着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的覆灭的纪念章是②。
故答案为:
(1)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平津战役;傅作义。
(3)③④①;②。
23.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其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就像一本巨著,里面有读不完的北京历史。下面请你参与筹划一个西山文化带研究性学习活动。
【确立主题】
材料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不仅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而且文化形态多样,包括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曹雪芹、纳兰性德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贝家花园、圣琼佩斯故居、林迈可小道为代表的中外交流文化,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农业休闲文化等等。
(1)从材料一中,为下列两处建筑遗存选择相应的文化主题。
主题1: 皇家文化 圆明园;主题2: 红色文化 双清别墅。
【资料整理】
材料二:部分活动素材
A:圆明园遗址公园B:北京青少年教育基地(双清别墅)C:法国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给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关于选址香山的信及相关文件E: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路线图F:1860年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拍摄的一组圆明园照片
(2)请将表格中提供的活动素材填入相应的主题中(填写序号)。
主题1: ACF ;主题2: BDE 
(3)史料辨别(填写序号):
①上述资料中,属于图片史料的是 EF 
②上述资料中,属于文字史料的是 CD 
【实地考证】
材料三: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观察材料三两幅图片,指出造成这种同一地点却是不同景象的原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材料四:香山双清别墅

(5)香山双清别墅留下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革命足迹,请你从中选取一件事,做一个简要介绍。
【成果展示】
(6)请你完善下列西山文化带班级展示活动的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参加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主题的展示活动。
【解答】(1)据材料“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圆明园相应的文化主题是皇家文化;双清别墅应的文化主题是红色文化。
(2)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主题1皇家文化:A圆明园遗址公园、C法国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F1860年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拍摄的一组圆明园照片;属于主题2红色文化:B北京青少年教育基地(双清别墅)、D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给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关于选址香山的信及相关文件、E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路线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资料中,属于图片史料的是E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路线图、F1860年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拍摄的一组圆明园照片;②上述资料中,属于文字史料的是C法国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给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关于选址香山的信及相关文件。
(4)观察材料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同一地点却是不同景象的原因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材料可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香山双清别墅留下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革命足迹,据材料可选取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6)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善下列西山文化带班级展示活动的开场白可以是:大家好!欢迎参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主题的展示活动。
故答案为:
(1)主题1:皇家文化;主题2:红色文化。
(2)主题1:ACF;主题2:BDE。
(3)①EF;②CD。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5)可选取渡江战役;介绍: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6)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24.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解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具有平均分配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
(2)据所学知识可知,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表述为平均地权。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从而解决土地问题。据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可知,核定地价是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据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的目的都是使农民拥有土地。
故答案为:
(1)太平天国运动;平均分配。
(2)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3)耕者有其田;解放战争。
(4)目的都是使农民拥有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