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3.1 地球运动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3.1 地球运动的特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6 1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三节 地球运动2009年7月22日,天空上演了百年难遇的日
全食奇观,我国公众欣赏到这一罕见天象。这
次日全食是多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日全食。
全食带比较宽,长度达到一万多千米,宽度250
千米,经过我国人口非常密集的长江流域。除
了直接能观赏到日全食的地区外,我国其他地
区的公众均能看到日偏食。出现日食是因为月
球挡住了太阳光线,无法到达地球表面,是地球、月球的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具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日、地、月位置图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征一、地球自转
1.自转轴:地轴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1恒星日, 。
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点均为 。
(2)线速度: 线速度最大(约为1 670km/h),向高纬 ,极点为零。逆时针23小时56分4秒15°/h赤道递减二、地球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 的运动。
2.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 。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
4.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5.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黄道平面与 所成的夹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来回移动。太阳自西向东赤道平面南北回归线 地球自转
读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
(1)为什么两极点没有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指何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要点(1)[读图说明]角速度(线速度)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度(弧长)。两极点在地轴上,地球自转过程中两极点几乎没有发生位移,因此,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读图分析]赤道上15°弧长1 670千米,即1 670千米/时。1 670×24约为4万千米即8万里,所以答案为赤道。要点(2)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约为    。
(3)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的是    点,角速度相等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解析】 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在图上标出方向,一般都标在北极上空。地球自转周期分恒星日和太阳日两种周期,这里问的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即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速度分线速度和角速度两种,两极点无自转速度,其他各纬度角速度相等,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答案】 (1)略
(2)23时56分4秒
(3)A B、C、D B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①1个太阳日 ②1个恒星日 ③24小时 ④23小时56分4秒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地球自转1周的时间是1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答案】 B 地球的公转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球的公转图黄赤交角示意图(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方向是什么?
(2)地球位于哪点时公转的速度最快?位于哪点时公转的速度最慢?
(3)什么是黄赤交角?目前是多少度?等于什么的度数?要点(1)[读图说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为自西向东转。
[轻巧识记]在近日点时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速度最慢。
[读图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核度数是23°26′,等于回归线的度数。要点(2)要点(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表示黄道面的是________。
(2)在图中用α表示出黄赤交角。
(3)假若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重合,那么太阳直射点的情况会怎样?【解析】 图中与地轴垂直的面是赤道平面,连接两条回归线的面是黄道平面,两个面之间的夹角是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总是直射赤道,不再作南北方向的往返移动。
【答案】 (1)B
(2)略(A和B两个面之间的夹角)。
(3)太阳直射点将不再南北移动,而是终年在赤道上。2.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 D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2.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3.地球公转运动基本特征1.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2.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如同任何椭圆一样,地球椭圆轨道有两个焦点和一个中心(即长短两轴的交点)。太阳在这个椭圆中的位置,不是中心,而是两个焦点之一(如下图)。3.两至点和近、远日点一样
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冬至点、夏至点、近日点、远日点的关系,不能把它们相混淆。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时【解析】 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均为15°/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纬度逐渐增高,线速度应依次减小;在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答案】 A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78°S,90°W B.34°N,78°E
C.1°S,12°W D.34°N,180°
【解析】 地球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自转一日刚好是八万里。四个选项中C地点距离赤道最近,是最吻合的地点。
【答案】 C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
3.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4.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解析】 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北半球的极夜范围呈减小趋势。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因此丁到甲段用时最少。
【答案】 3.B 4.A二、综合题
5.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中添画地轴。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绕太阳公转成    方向。
(3)地球公转到A位置的时间大约是    ,这时公转的速度    。
(4)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长度是    。【解析】 本题是对地球公转运动特点的综合考查。(1)在图中添画地轴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地轴倾斜,倾斜方向不变;二是具体倾斜方向要根据日地距离来定。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处于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地轴应向右侧倾斜。(2)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也相同,均为逆时针方向。(3)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日地距离有了远近之分,进而影响到公转速度。
【答案】 (1)均右倾
(2)逆时针
(3)1月初 较快
(4)365日6时9分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