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一):3.2 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一):3.2 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6 1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的东北部,海拔5 895米。是非洲大陆的第一高峰。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寒冰覆盖。山腰上种植着花生、茶叶等经济作物。山脚下气温可达59 ℃,到处是焦林丛丛、咖啡片片,野生动物成群,呈现出一派热带风光。【学习目标】 1.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阅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掌握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 、水文、 、土壤等。
2.表现: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 、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 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 ,而 在 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 的有规律更替的现象。气候生物相互作用整个地理环境相对一致性差异性3.自然带: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受气候的影响,自然景观有明显的 ,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 分布。
4.表现
(1)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 (即南北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种变化在 和 地带表现得更明显。
(2)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 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经度地带性。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 大陆表现较为明显。地区差异带状沿纬度变化方向纬度地带性热量的变化低纬度高纬 度沿着经度变化方向水分中纬(3)垂直地带性
在高山地区,随着 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带等。
(4)非地带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自然带因受 、
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规律。海拔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
(2)各要素是什么关系?
(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读图说明]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读图总结]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的纽带——物质运动、能量交换。[读图归纳]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下面两幅图是我国某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前后的景象。读下图回答问题。(1)生态破坏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地形______;气候______;河流________;植被________。
(2)这种变化通常是由破坏________开始的。
(3)这种状况已经在我国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发生发展,由于它们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所以这种状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4)根据上述分析项填表:A.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匮乏;C.生态平衡破坏;D.水土流失严重。【解析】 乙图荒山秃岭,河流干涸、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甲图山上植被覆盖,河流流水潺潺,田地里农作物生长茂盛。通过对比,探究导致甲图与乙图同一地区前后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破碎 变干 干涸 消失
(2)植被
(3)长江 黄河 植树造林
(4)自左至右:BDCA。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解析】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1)A (2)B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
(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5)为什么低高纬度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显著?[读图说明]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读图分析]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是以
热量为基础的。[读图说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
荒漠带。
[读图分析]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为
基础的。
[读图总结]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
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
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
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读下图并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特点,⑥处代表性动物有________,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解析】 (1)①~③是从南到北的变化,热量减少。(2)③~⑤是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3)由题中“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排除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再结合我国青藏高原可知是地形因素,所以为非地带性。(4)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联系初中知识完成此题。
【答案】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3)非地带性
(4)温带草原 耐干旱 善奔跑的野骆驼、牦牛、藏羚羊、西藏雪鸡等 呈酸性(红壤、砖红壤)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4)把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温带大陆性气候   松鼠   ⑥   棕壤、褐土
温带季风气候 骆驼 ③ 荒漠土【解析】 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是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地势高低不同是主要原因。图③→⑥的景观和自然带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
【答案】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
(4)温带大陆性气候——骆驼——⑥——荒漠土;温带季风气候——松鼠——③——棕壤、褐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垂直地带性(1)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非洲自然带从赤道向南北如何变化?
(3)结合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完全相同吗?
(4)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和完整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读图说明]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
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读图说明]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读图分析]不完全相同,具有相似性。[归纳总结]纬度越低,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原因是 。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原因是 。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是南坡,______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解答此题:一是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山脉的位置,阳坡和阴坡,山麓、山顶的自然带等;二是明确雪线的高度与所处的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及降水量的多少有关。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赤道附近的较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与否的因素一是纬度,二是山体海拔高度。【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向阳,温度高 
(3)A B
(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湖南、贵州等19个省份受损森林面积达
2.79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1/10。
材料二 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高山林线是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1)本次遭受雨雪冰冻灾害最严重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请在下图中作出沿AB线的林线高度变化曲线图。(3)描述图中3 800米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并说明原因。
(4)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解析】 本次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在中国南方,当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本题考查作图技能,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坐标单位的选取,二是分析从A到B的变化规律,特别是3 800~4 200米之间;由于变化趋势不同,作出来不是直线,而是平滑的曲线。第(3)题,读图获取信息,3 800米等值线东段大致为南北向,西段为东西向,东段南北走向非常明显,从我国地理位置看,应该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西段的变化显示热量对自然带的影响。第(4)题,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因此分析林线的高度差异主要是从气候差异来考虑。从沿海向内陆,由赤道到两极的气候差异分别是水分和热量。【答案】 (1)B
(2)如图 (3)东半段大致南北走向,主要受横断山脉影响。西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4)AB线: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原因:从东到西降水减少,地势升高。沿AC线: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原因:随纬度升高温度降低。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带与气候分布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
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自然带:地域分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①纬度地带性②经度地带性③垂直地带性4.非地带性现象总结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基础上,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总结如下:自然带即气候带、植被带、植被带即自然带
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因而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等等。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如再沿用荒漠二字则错误。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大地形单元自然带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1.导致图中自然带由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
C.降水差异 D.河流分布【解析】 根据经度和轮廓可以判断本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来自大洋的水汽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是造成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
【答案】 C2.图中A地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
【解析】 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地势较低;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A(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联考)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图完成3~4题。3.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形因素【解析】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的复种指数明显小于浙江,这是由于山东的纬度较浙江高,热量条件不如浙江省,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题,福建的纬度较低,但该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于耕种,因此复种指数也较低。
【答案】 3.A 4.D二、综合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研究,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密切相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越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越大。从植被类型上看,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比较是森林最大,草原次之,荒漠植被最小。
材料二 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1)由材料一可知,不同植被的生长速度比较结果是森林________(大于或小于)草原________(大于或小于)荒漠植被。从生长速度与蒸发量的关系上来看,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往往是________成为优势植被。而在水分缺乏的地区,________往往成为适应环境的成功者。
(2)材料二反映出,一定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增长量等于______与________之差,由图可知,当环境温度约为________时,植物体的增长量最快。
(3)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特征和粮食作物往往产量高的原因。
(4)我国西北地区在实施生态退耕工程时,是种树好,还是种草好?为什么?【解析】 材料一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与单位土地上的叶片总面积的关系,分析时要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分状况对植被类型的分布的影响。材料二则反映了植物体的增长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但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这样的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
【答案】 (1)大于 大于 森林 荒漠植被
(2)光合作用量 呼吸作用量 30 ℃
(3)我国西北地区以荒漠植被分布为主,但在水源较充足的绿洲地带,以及降水较多的山坡地带,往往出现块状分布的森林和草原植被。我国西北地区太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这样农作物生长期间,植物体的增长量较多,所以粮食作物往往高产。
(4)种草好。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时应以种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