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
课 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初步懂得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3、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2、抓住反应原理这一核心知识,分析推理得出实验装置及步骤;掌握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检验及验满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方法。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学情分析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第二章每一节的“活动与探究”,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学习了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第一次完整的物质制取。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为此,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来巩固基本操作中零散的知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做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理清思路;又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及指导二氧化碳等气体制取的实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元素观、变化观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为水的组成以及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为此,该节的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活动——小结——训练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提问]众所周知,氧气在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要研究氧气的性质,就必须制得纯净的氧气,实验室中如何获得氧气呢?
交流讨论
?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导??入
新??课
?
我们需要准备或思考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主要有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步骤、检验、验满等)?实验室要获得氧气有哪些途径,说说看(教师引导从反应速率、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方面来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了解制取气体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
?
?
?
?
?
?
?
?
?
?
实
?
?
?
验
?
?
?
探
?
?
?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教师边读边写并在下方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2、发生装置:(引导学生指抓住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问题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应选择下列哪个发生装置?为什么?(多媒体演示)
3、收集装置(引导学生指抓住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问题二]:收集氧气选择下列哪个装置?为什么?(多媒体演示)
4、如何检验、验满氧气?
(引导学生指抓住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5、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指抓住发生装置进行分析)
教师边演示、边解说、边提问,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总结实验步骤。
6、多媒体展示几组失败的实验或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原因。
①因装置不气密收集不到氧气。
追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喷射入水槽中。
③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造成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⑤用排水法收集,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能立刻开始收集?为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及状态并仿照书写表达式二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小组交流讨论。
?
?
?
?
?
3、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化学反应的书写能力,树立元素观、变化观和转化观。
?
2、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
3、树立物质性质与气体收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4、初步理解物质检验的思路和方法。
?
5、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
?
?
6、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
?
7、一些不安全的操作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引导学生了解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固体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
?
9、学生探究能力刚起步一定要设计好问题难度,保持学生的探究激情。
?
10、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
?
?
?
?
1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运用能力。
二、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教师边读边写并在下方写出
各物质的化学式。(催化剂后面再补)
[探究一]设计实验验证过氧化氢能产生氧气。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问题一]?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猜想与假设):
①过氧化氢不会分解出氧气。
②过氧化氢反应太慢,产生氧气量少。
③过氧化氢放久变质。
(设计实验):
教师展示一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活塞塞住并放置一天),打开活塞进行检验氧气。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火星亮闪。
结论:猜想①和③是错误的。
师:如果是反应太慢所致,那让我来加快它的反应速率。(边演边解说)
[探究二]: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现象:反应急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问题二]产生氧气的速率为什么突然加快了?
(猜想与假设):
①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③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
(设计方案)
①??加热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并检验。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结论:猜想①是错误的。
②??观察反应后固体物质的颜色及状态,你猜想固体物质可能是什么?
解释:老师做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回收”实验并查阅资料表明: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变。
结论:猜想②是错误的。
(补充实验)倒掉充分反应后的液体,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猜想③正确。
并且自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一变二不变”)。
催化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补上反应条件)
2、发生装置(引导学生指抓住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收集装置:(引导学生指抓住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4、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指抓住发生装置进行分析)
教师边演示边解说。
5、氧气的检验、验满:(引导学生指抓住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6、多媒体展示几组失败的实验或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①长颈漏斗未液封,收集不到氧气。
该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课后思考)。
②ⅰ从环保、节能、操作等角度思考,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哪个方案更优?
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这一方案还可以如何改进?
1、引导学生观察过氧化氢的颜色及状态并仿照书写表达式二遍。
?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归纳、表达。
?
?
?
?
3、教师解释、强调,学生细致观察。
?
?
?
?
?
4、引导学生观察二氧化锰的颜色及状态并仿照书写化学式二遍。
?
?
?
?
?
?
?
?
5、如何回收反应后固体物质呢?学生回去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6、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6②ⅱ可以课后画图设计。
?
?
?
?
?
?
?
三、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受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及实验步骤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分层练习)。
训 练 、评价
反馈、巩固
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参与归纳小结
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