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料的丰富和有限;培养学生关心体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可利用水资源的情况;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浪费及水体污染的严重性。
难点: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水的简单方法。
三、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调查内容,收集资料)
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公益广告词:请珍惜、爱护每一滴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忏悔的眼泪!
2、查找、积累与水有关的知识
如:自然界中的水,水资源概况,水污染及其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爱护水资源。
3、组织学生讨论,交换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
Ⅰ、导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性的什么节日?
2.陈述:“世界水日”的由来及目的,我国的一些做法。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水的最后一个课题——爱护水资源。这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课程,而且是全世界都应关心的问题。(板书:课题四 爱护水资源)
4.设问:为什么世界都在关心水资源?人类
拥有的水资源到底如何?下面我们就通
过共同的学习和探讨来了解这一问题。
根据已有常识回答:世界水日。
听讲,了解与水相关的一些知识。
明确知识目标,进入学习状态。
4. 思考,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大屏幕展示地球照片,陈述:地球呈现蓝色的原因。
2.既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如此丰富,那为什么又说水危机是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呢?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大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表你们的看法。(鼓励、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充分学生的表现。将大家的观点进行总结。(根据讨论情况进行补充)
(1)可利用的淡水有限。
(2)水资源颁不均匀,导致一些地方缺水。
(3)水被污染而不可用。
4.播放有关地球水资源的幻灯片并讲解。
5.提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6.播放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
提问:
(1)这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和其它国家人均用水量比较情况怎么样?
7.讲述:虽然地球上水很多,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危机。新华社的一个报道表明,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而我国也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8.德育培养:现在大家对水危机应该有了总体的认识了。事实上,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逐渐减少,而且这种危机在一定时间将会日趋严重,因此,爱护水资源是我们人类在面临水危机时的必然选择。
1.听讲,识记。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认真听讲,作好记录。
4.观察、比较当中的数据并积极思考。
5.思考、回答:水资源中真正可供利用的很少。
6.看图、分析得出:
(1)地球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国各地水资源颁也不均衡。
(2)我国人均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
7.听讲、思考,意识到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8.认真听讲,意识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必要性。
Ⅱ、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Ⅲ、爱护水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怎样可以节约用水?
2.讲述:爱护水资源的方法。
3.大屏幕展示:使其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点一滴的节约,日积月累就会节约大量的水。
4.讲述:爱护水资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概念)
5.提问: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水体污染的来源呢?
6.提问:根据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怎样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呢?
7.总结本课题教学内容。
1.学生回答:水的多次利用……。
2.听讲,了解节水的方法。
3.看展示的图表,提高节水意识
4.听讲,了解水体污染的概念。
5.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家庭污水的排放、工厂排放污水,农药化肥对水的污染等。
6.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7.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回顾本课所学。
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水资源的丰富性与有限性.
3.节约用水.
4.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五、板书设计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情况:不均
丰富性 ::地球70%被水体覆盖
有限性:可利用的淡水不到0.65%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止水体污染
(1).主要水体污染来源.
(2).水体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