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上化学 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九上化学 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5 09: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二氧化碳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技能目标:
? 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探究其性质,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
2.难点: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的探究以及对实验的总结和发现。
【教学流程】
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
环节一:谜语引入新课
通过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环境师说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里的它是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  
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介绍启普发生器,并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展示集气瓶,引导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随后进行实验6-3: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完成表格填写。
现象
分析
环节二: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拧紧瓶盖震荡,观察现象并完成表格填写。
现象
分析
环节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小结
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作如下总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环节一:问题引入
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实验设计
【演示实验】[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1、取第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2、取第二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并滴入几滴醋酸,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操作3、取第三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向试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根据三支试管的颜色对比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是碳酸,引导学生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学生同步实验】
鼓励一位学生上讲台给第二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同时老师加热第三支试管至沸腾,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结论:第二支试管颜色不变,第三支试管颜色恢复原来的紫色,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稳定。引导学生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演示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试管通入二氧化碳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让学生观察现象,片刻后,继续往试管通入二氧化碳至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
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的二氧化碳又使浑浊的石灰水变澄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三个实验,完全来自于上一环节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的兴趣驱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达到深刻领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1)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
状态:气态
气味:没有气味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1体积二氧化碳
(2)化学性质:
(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CO2+H20===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CO2+H2O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可检验CO2)
CO2+Ca(OH)2===CaCO3↓+H2O
能使浑浊的石灰水变澄清
CO2+CaCO3+H2O==Ca(HCO3)2
随堂检测
1、下列对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二氧化碳可以从一个容器中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D、它的固体叫干冰,所以它的成分和水完全一样
2、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吹气,过一会
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蓝色→紫色
C、紫色→红色→红色
D、红色→紫色→红色
教学反思:
本堂课,精心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纵向延伸,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他们的智慧得以启迪、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引领学生设计方案,合作交流,评价改正,变式创新,合作探究,不仅全方位地掌握了双基、突破了疑难点,而且全方位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于二氧化碳知识的书本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