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第 40-41页例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了从最基本的角逐步演变为量角器的过程,通过再创造量角器的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用活动角或大小一样的小角比较角1、角2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需要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接下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最后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一般没有接触过量角器,也不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角的度量工具。第一个和第二个例题(用“活动角”或用“若干个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角1、角2的大小)就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对度量工具精确性的追求和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愿望,从而引出量角器的认识。第四个例题教学量角,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讨论、交流,归纳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内、外圈读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量角练习纸,量角器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层层渐进 学习新知
设计意图
2
分
钟
一、第一个例题
1.利用活动角比较角1、角2的大小。
利用活动角比较角1、角2的大小。通过比较证明角2比角1大,但到底大多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第二个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利用活动角与利用若干个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角1、角2的大小,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和动脑地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并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在测量比较角的大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下面让学生产生对度量工具精确性的追求和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愿望做好铺垫。)
3
分
钟
二、第二个例题
利用若干个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角1、角2的大小。
利用若干个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角1、角2的大小(如下图)。通过比较证明:角2不但比角1大,而且大一个小角,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在测量上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具有准确性。
6分种
三、认识量角器
1.先认识18等份的半圆。
师:通过例2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利用若干个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角1、角2的大小更准确,那不如就把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拼在一起,做成一个量角工具。
接着老师提出利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拼成一个18等份的半圆作为量角工具(PPT上演示18个大小一样的小角依次拼成一个半圆的过程),并让学生利用这个量角工具分别度量以下3个角的大小。如下图:
当学生度量角3大小的时候,将发现这个18等份的半圆工具并不能准确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如下图:
师:如何改良这个18行等份的半圆工具,才能够更精确的测量出角3的大小?
就这样提出疑问,让学生产生对量角工具精确性的追求和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愿望。
2.再认识180等份的半圆和量角器。
利用PPT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分成180等份的过程。如下图:
同时通过PPT作出重点强调:半圆中每一等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都是1度。
接着老师将18等份与180等份的半圆合拼在一起,得出一个学生所熟识也能了解的测量工具——量角器。如下图:
最后在PPT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认识1度,2度,3度和整5、整10度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为了精确测量角,而把半圆平均分成更多等份的小角。从而引出 180 等分的半圆,也就是量角器的原始状态。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量角器的陌生感消除了,感悟到量角器原来就是 180 等份的半圆,每一等份所对的角就是1 度的角,每十等份所对的角就是10 度的角。以此类推,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与认识量角器上每个高刻度的大小。)
10分钟
四、教学如何度量角的大小
1.利用量角器的内圈再次度量角3的大小。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利用上面这量角器上的刻度再次度量刚才角3的大小吗?在度量时你应从哪个刻度开始数起?
让学生独立地读数,此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地感觉到利用量角器在测量角大小的过程是十分方便和准确。
2.旋转角3的位置,利用量角器的外圈再次度量角3的大小。
接着旋转角3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体现:当度量不同位置的角的时候应该用不同刻度来度量更方便。从而引出内、外圈刻度,内、外圈0刻度线,进一步认识到量角器各个部分的名称。如下图。
3.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测量角1、角2的大小,并将方法填入括号中。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熟练掌握量角器的操作,更好地区分内外圈刻度的使用,从而设计了以下讨论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并总结出以下度量角的方法:
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
角的一边与( 内圈或外圈 )0。刻度线重合,
另一边所对应的( 内圈或外圈 )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在本个环节中,我有意地旋转角3的位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角虽然大小一样,但由于它的位置方向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而合理选择量角器上不同方向的刻度来测量角的大小,然而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参于观察,对比,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理分析推理能力,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学 生 在 前 面 量 角 器 的 再创 造 中 已 经 初 步 感 知 了量角的方法。这一环节,先 让 学 生 看 到 量 角 器 怎么摆在角上,扶着他们量角 。 然 后 进 行 辨 别 和 猜想,让他们在碰壁和混乱中寻找正确的道路。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头脑 中 的 量 角 的 方 法 越 来 越清晰。内、外圈读角的度数这个难点也被化解。)
18
分
钟
五、
巩
固
拓
展
1.判断下面每个角的大小。
2.利用PPT上的量角器度量每个角的大小,并口述度量的方法。(ppt)略。
3.用量角器度量下面各个角的大小,并口述度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而且精,丰富内涵,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原型,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发展了思维。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分
钟
六、课
堂
总
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如何度量角的大小吗?度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知识,归纳学习方法,进发思维,在教师的提问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也使数学应用于生活。)
七、板
书
设
计
角的度量(单位:1度,记作1。)
方法:
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
角的一边与(内圈或外圈)0。刻度线重合,
另一边所对应的(内圈或外圈 )刻度就是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