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画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一、 引入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了。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画一个角,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是几度。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上来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
(一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边量边说)
二、 探究新知
(一)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尝试画角
(过渡)师:刚才同学们都画了一个角,并且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了,真了不起!不过,老师现在有一个想法,刚才你们画的角度数不一,有大有小,现在我希望你们每一位同学画的角度数都一样,你觉得能不能办到?有什么好方法?
生1:……
师: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我们都画同一个规定度数的角,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已知度数的角。
师:请同学们先尝试着在草稿纸上画一个60°的角。
(学生自主在操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画角,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小组交流,探究画法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把你的画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画法)
生1:(在投影仪上演示)我是这样画的:先画一条线,再把量角器放上去,对准线,在60°的地方点个点,然后再连起来。
师:不错,差不多就是这样画的,谁有补充?
生2:先画一条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这条线的端点,
师:有端点,所以我们刚才画的应该是射线,好,你接着说。
生2:零刻度线对准射线,然后找到60°,点一个点,最后再把这个点和射线的端点连起来。
师:你说得更准确了,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说法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是怎么说的。(教师边画边说)
①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
② 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 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④ 标上角度符号和度数。
师:知道怎么画了吗?谁来教一教陈老师画一个60度的角。
(师画一个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指名学生说画角的步骤。
师:画角时,当量角器里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外圈?量角时是怎么看的?
生:看射线是与哪边的零刻度线重合,就看哪边。
师:陈老师画的这个角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开口方向不一样)像这样的角是不是60度?(用量角器验证)
明确:角的度数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开口方向无关。
师:我们已经会用量角器画角了,那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个120°的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说我们画角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1:零刻度线要与射线重合。
生2:量角器的中心也要与射线的端点重合。
生3:还要看清量角器的里圈外圈。
师:你的提醒真不错,也就是说要看清零刻度线。
师:(指着黑板上60°的角)如果我说这个角是120°,你不用量角器量能判断它是否正确吗?
生1:肯定是错误的。
师:你为什么这么有把握?有什么理由?
生1:120°的角是钝角,而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那肯定是错误的
师:真不错,能利用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来判断。
生2:我知道他错的原因,他肯定是零刻度线看错了,量角器的里圈外圈弄反了。
师:太棒了!你还能找到错误的原因,真会动脑筋,像个小数学家!
师:所以,我们画完角后,自己要先利用角的特征判断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交流画角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3、小练习巩固,完成“做一做”第2题。
师:你们能根据角的特征,完成课本43页“做一做”第2题第一小题吗?
请生汇报
(二)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过渡)师:刚才同学们都会用量角器画一个已知度数的角了,真棒!但老师不用量角器也能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你知道怎么画吗?
众生:用三角板。
师:太聪明了!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我用三角板画一个60°的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
师:需要用量角器检验一下吗?
生:不用,老师刚才是用三角板上60°的角画的,它肯定是60°。
师:有道理,那你们能用三角板画一个45°的角吗?
(学生很容易就画好了)
师:这对同学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实在太简单了。那老师增加点难度了,有信心挑战吗?
生:有!
生:老师,我的三角板断了一只角,不能画了,怎么办?
(众生哈哈笑,该生脸涨得通红)
师:同学们,先不要笑,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来想想办法,看谁最聪明。
(学生都低头思考,几分钟后无结果)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我想画一个15°的角,但没有量角器,只有一副三角板,你能不能画出来?先静静地思考一下,也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思考片刻)
生1:我先画一个30°的角,然后再把它从中间分开。
师:从中间分开?这中间在哪?你怎么找?
(又思考片刻)
生2:先画好30°的角,然后再在三角板里面的位置点个点,再这个点和角的顶点连起来就是15°的角了。
师:会去思考,不错。我们来看看,刚才画的60°角和45°角,你有没有想到什么?
(思考片刻)
生3:60°减去45°就是15°。
师:有新发现了。
生4:我知道了,用三角板先画一个60°的角,再用45°的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画一个45°的角,剩下来的那个角就是15°的角。
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我们请他到黑板上来画给我们看看。
(该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也能画出15°的角?
生:45°—30°=15°
师:请同学们用三角板上自己喜欢的角在草稿纸上画一画15°的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用一副三角板还能画出哪些角?
生1:90°
生2:105°,45°+60°=105°
生3:45°+30°=75°
生4:90°+60°=150°
师:还有很多,现在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那是谁帮助我们发现这个方法的呢?
(全班学生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刚才那学生身上,他如释重负,先前的那种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方法的画角,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三、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P44页“做一做”第2题
师:你能用不同方法画出特殊度数的角吗?请完成做一做第2题。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度 45度 135度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师:回忆一下,是如何画的?有哪些步骤?
(生说师板书)
① 射线
② 对准重合
量角器:
③点一个点
④画射线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升华。)
三角板: 拼、减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用什么方法画60°角的的认知冲突作为目标,主导全课,并在画角时提供各种材料,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体验的信息,在关于画角的方法的对话交流中整合目标的差异性。
一、学习角的知识,并非仅仅是明确地提出需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创设情境,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切入口,由此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体验性目标。我在本课教学时重点放在学生动手操作上,通过“画角——记录——总结画角方法”的路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共同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的情感交流。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的要求。
二、学生在活动中有的用三角板上的60°的角描画出60°的角,有的用量角器画出60°的角。活动后我让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当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出用三角板画出的60°的角不够标准,因为三角板的尖角不好描画,可是另外一个同学马上反对,他说,只要先描画出两条边,再延长两条边相交,角就出现了,而且也很标准。看到同学都赞许地点头,我不禁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这样,同学一致认为两种方法都很好。
在活动中还有的学生在画直角时使用课本的一个角来画,我及时表扬了学生善于观察和运用,指导他们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验证。这恰好说明了学习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与生活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