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粤教版选修3-3课后作业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 粤教版选修3-3课后作业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3 08: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具有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微粒
B.无论是无机物质的分子,还是有机物质的分子,其分子大小的数量级都是10-10 m
C.本节中所说的“分子”,包含了单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等多种意义
D.分子的质量是很小的,其数量级为10-19 kg
【解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A错;大分子,特别是有机大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会超过10-10 m,故B错;分子质量的数量级,对一般分子来说是10-26 kg,D错.
【答案】 C
2.如果用M表示某物质的摩尔质量,m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的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V′表示分子体积,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d=
B.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为
C.分子的体积一定是
D.物质的密度一定是ρ=
【解析】 气体分子间距远大于分子直径,故分子的直径不等于分子间的距离,A错误;物质的摩尔体积为V=,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B正确;分子占据的空间是=,对于气体,此值远大于分子的体积,C错误;物质的密度ρ=,ρ=,但对于气体,不能用m、V′两个微观量直接求解宏观量ρ,公式错误,D错误.
【答案】 B
3.根据下列物理量(一组),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解析】 由气体的立方体模型可知,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为V0=r3,r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摩尔体积V=NAV0=.因此,要计算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r,需要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NA、摩尔质量M和该气体的密度ρ.
【答案】 C
4.(双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NA=      B.NA=
C.NA= D.NA=
【解析】 据题给条件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定义,NA==,即B、C对;而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太大,气体分子的体积与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相差太大,所以A错;同理ρ为气体的密度,ρV0并不等于分子的质量,所以D错.
【答案】 BC
5.试估算氢气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距离(1摩尔氢气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 L)(  )
A.4.3×10-10 m B.3.3×10-9 m
C.5.3×10-11 m D.2.3×10-8 m
【解析】 建立气体分子的立方体模型,分子看成是一个质点,处在规则且均匀分布的立方体中心,小立方体的体积是指分子平均占据空间的大小,设a为小立方体的棱长,即为分子间距,若取1 mol标准状态下的氢气,则
a= = m≈3.3×10-9 m.
【答案】 B
6.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为(  )
A., B.,
C., D.,
【解析】 每个分子的质量m=,每个分子的体积V=则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为n==.故A项正确.
【答案】 A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解析】 由于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单质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2 g H2所含原子数目为2 NA,B错.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则所含原子数目不能确定,C错.17 g氨气即1 mol氨气,其所含质子数为(7+3)NA,即10NA.
【答案】 D
8.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设想该物质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估算分子直径是(  )
A. B.
C. D.
【解析】 设分子直径为D,则分子体积为V0=π·()3=πD3,而V0=,故推出选项A对.
【答案】 A
9.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
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解析】 由NA====,可求NA.故选D.
【答案】 D
10.在室温下,水分子的平均间距约为3×10-10 m,假定此时水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若使水完全变为同温度下的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约为原来水体积的1 600倍,此时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间距最接近于(  )
A.3.5×10-9 m B.4.0×10-9 m
C.3.0×10-8 m D.4.8×10-7 m
【解析】 假设8个水分子组成一个边长为3×10-10 m的正方体,水蒸气的体积约为原来水体积的1 600倍,可看成是正方体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 600倍,即边长增大为原来的≈11.7倍,可得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间距约为3×10-10×11.7 m=3.51×10-9 m,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11.据环保部门测定,在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 m/s,同时大量的微粒在空中悬浮,沙尘暴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的最高浓度达到5.8×10-6 kg/m3,悬浮微粒的密度为2.0×103 kg/m3,其中悬浮微粒的直径小于10-7 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北京地区出现上述沙尘暴时,设悬浮微粒中总体积的 为可吸入颗粒物,并认为所有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直径为5.0×10-8 m,求1.0 cm3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是多少?(计算时可把吸入颗粒物视为球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先求出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以及1 m3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即可求出1.0 cm3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沙尘暴天气时,1 m3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的总体积为V== m3=2.9×10-9 m3,那么1 m3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为V′==5.8×10-11 m3,又因为每一个可吸入颗粒的体积为V0=πd3≈6.54×10-23 m3,所以1 m3中所含的可以吸入颗粒物的数量n==8.9×1011个,故1.0 cm3的空气中所含可以吸入颗粒的数量为N=n×1.0×10-6 个=8.9×105 个≈9×105个.
【答案】 9×105个
12.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顺利进行.假设未来在月球建一间实验室,长a=8 m,宽b=7 m,高c=4 m,实验室里的空气处于标准状态.为了估算出实验室里空气分子的数目,有两位同学各提出了一个方案:
方案1 取分子直径D=1×10-10 m,算出分子体积V1=πD3,根据实验室内空气的体积V=abc,算得空气分子数为n==.
方案2 根据化学知识,1 mol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0=22.4 L=22.4×10-3 m3.由实验室内空气的体积,可算出实验室内空气的摩尔数nmol==;再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算得空气分子数为n=nmolNA=NA.
请对这两种方案做一评价,并估算出实验室里空气分子的数目.
【解析】 方案1把实验室里的空气分子看成是一个个紧挨在一起的,没有考虑空气分子之间的空隙,不符合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的数量级为10-9 m,因此分子本身体积只是气体所占空间的极小一部分,常常可以忽略不计,方案1错误;方案2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根据方案2计算结果如下:n=NA=×6.02×1023个=6.02×1027个.
【答案】 方案1错误,方案2正确 6.02×10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