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2019·福建·真)1.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
2.(2019·湖北恩施·真)13.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2019·湖南湘西·真)1.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2019·江苏苏州·真)1.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5.(2019·山东德州·真)1.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6.(2019·山东聊城·真)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7.(2019·山东烟台·真)1.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8.(2019·广东深圳·真)1.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9.(2019·黑龙江绥化·真)1.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0.(2019·北京·真)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盘(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11.(2019·甘肃定西·真)1.李时珍日:“古者以票为黍稷、梁、称之总称。”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2.(2019·内蒙古赤峰·真)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右图中位于长江流城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3.(2019·山东东营·真)1.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14.(2019·山东东营·模拟)2018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公益广告。片中,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国家从六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所在地区是( )
A.长江下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中游 D.珠江流域
15.(2019·广东·模拟)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16.(2019·门头沟·模拟)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7.(2019·深圳·模拟)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8.(2019·昆明·模拟)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他们列出的关键词是“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水稻”,请问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氏族 D. 河姆渡氏族
19.(2019·广西·模拟)下图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我们能够知道( )
①河姆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②河姆渡人会饲养家畜③河姆渡人会使用火 ④河姆渡人会使用石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019·菏泽·模拟)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2019·菏泽·模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各写一个即可)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其居住者是哪一居民?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答案】 1-5 BCCDB 6-10 DBBDA 11-15 CDCAA 16-20 CBDAC
21.(1)黄河:半坡遗址;长江:河姆渡遗址。
(2)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3)图一:干栏式建筑,居住着河姆渡居民;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着半坡居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