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精品课件+第3课时教学设计+电影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精品课件+第3课时教学设计+电影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4 20:57: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社会“吃人”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几个问题。
二、关于“笑”
“笑”是贯穿文中始末的一个关键词,首先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的基调开始,孔乙己便已然注定是众人的笑料;果然,辩别盗窃,“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质疑他是读书人,“众人也都哄笑起来”;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他最后一次出现,也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然而,这个“笑”字在文中只是“轻松活泼”的假象,它是森然的,沉重的。“笑”里面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世态人情的薄凉。而也是从这“笑”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在其中的怒,对社会于苦人的薄凉的控诉。
三、说说孔乙己与“酒”。
要求:请你围绕“孔乙己与‘酒’”的话题,说说你感受。
例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
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四、谈谈孔乙己的“偷”
要求:请你围绕“孔乙己与‘偷”’的话题,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
1) 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那双有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2) 由“偷”引出“笑”。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
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偷”成了人们取笑、挖苦、揭短的把柄,由“偷”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
3) 由“偷”引出“打”。偷——挨打的直接原因。
小说中的孔乙己、不管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还是脸上又添新伤疤,以至被打折了双腿,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具有悲剧意义的是,成了举人的读书人丁某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孔乙己这样一个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成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这其中的含义该是多么深刻。
4) 由“偷”引出“情”。
文章通过写孔乙己的“偷”,深刻揭示出孔乙己性格上的弱点,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情感态度。
5) 由“偷”引出作者的表达目的。
孔乙己地位的低下,是由于他的贫穷潦倒、好喝懒做和行为不端。作者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偷”,在于用一个“偷”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泛、更深程度地从不同的地方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谈谈孔乙己的”手”
(1)请你找出写手的句子,并分析手的功用。
例子:便排出九文大钱——有了几个钱,做姿态,摆架子,写出了他的虚荣和穷酸气,是一双在短衣邦面前摆阔的手。
a、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生活所迫,一双用来偷书的手。
b、便替人钞钞书———不爱劳动,不懂得营生,一双用来替人抄书的手。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读书人的象征,一双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手。
d.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热心教小孩识字,善良,一双用来蘸酒写字的手。
e.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善良、幽默,一双用来罩茴香豆碗碟的手。
f.先是写服辩,后来是打——偷东西被打,一双用来写服辩的手。
g.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生活贫困潦倒,一双用来摸出钱的手。
h.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受伤惨重成了残废人,处于死亡边缘,一双用来走路的手。
小结:这里的手是一双意蕴颇丰的手,手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爱慕虚荣、或自欺欺人、或自命清高、或心地善良,或鄙视劳动……这是一双受到严重摧残的手。手的功能变形是他的灵魂的扭曲,身心的变形让他的手完全丧失了正常的功能。让我们分明看到一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他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足迹。
六、说说孔乙己的”脸”
课文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涨红”显示了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的心理,”“灰色”则表现了他内心的遗憾被人深深击中之后的痛苦。
又如孔乙己出场时是”青白”脸色,而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拖着断腿,面目全非。”“青白”表现了他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从”青白”到”黑”的变化,包含着在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许多悲哀。
七、议议孔乙己这个人。
要求: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最好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为了让同学们顺利发言,教师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
议议孔乙己这个人,又只需要“一句话人物短评”,这是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到的事情。发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真接认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是一个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有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的人,
是一个有着睁大眼睛的样子、不屑置辩的神气、颓唐不安的模样、极其惋惜的表情、恳求掌柜的眼色的人。
2) 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他是一个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
他是一个酒客,是一个偷东西的人,
一个好喝懒做的人,
是一个经常挨打的人,
是一个迂腐的人,
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
是一个生活在极其冷漠环境之中的人,
是一个受到无情嘲弄的人,
是一个地位低下到不如当时的一个“短衣帮”的人,
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巨大摧残的人。
是一个不时有善良天性流露的人。
小结:他身上有许多无价值的东西,迂腐、卑琐、好喝懒做、偷偷摸摸、自命清高、麻木不仁。封建教育的病毒渗入他的血脉,严重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身上还有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还不时有善良天性的闪光,表现出一定的真诚、老实、品行好。
3) 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
他是一个没有爬上去的读书人,
是一个人生的价值连十九个钱都不如的人,
是一个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演出了一幕更比一幕惨的悲剧,又在笑声中凄然消逝的人,
是一个可笑可怜的多余的人,
是一个“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
八、小说主题
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九、课堂小结
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在那样的社会中,人们渐渐丧失了良知和仁爱,变得冷漠无情,弱者并不值得同情,倒是取笑的对象。不光展示了悲哀的孔乙己更让我们看到社会的众生相,哄笑之声迭起,更显出忧愤如此之烈,悲啊,悲凉悲哀悲痛!孔乙己,再见了,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十、中考链接
阅读《孔乙己》,回答问题:
1、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答: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2、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答: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3、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例:(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0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第三课时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社会“吃人”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几个问题。
“笑”是贯穿文中始末的一个关键词: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已然注定是众人的笑料;
辩别盗窃,“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质疑他是读书人,“众人也都哄笑起来”;
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他最后一次出现, “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冷漠无情
世态薄凉





要求:请你围绕“孔乙己与‘酒’”的话题,说说你感受。
例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
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要求:请你围绕“孔乙己与‘偷”’的话题,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
1)由“偷”引出“酒”。
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那双有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2) 由“偷”引出“笑”。
“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
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偷”成了人们取笑、挖苦、揭短的把柄,由“偷”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
3) 由“偷”引出“打”。
偷——挨打的直接原因。
小说中的孔乙己、不管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还是脸上又添新伤疤,以至被打折了双腿,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具有悲剧意义的是,成了举人的读书人丁某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孔乙己这样一个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成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这其中的含义该是多么深刻。
4) 由“偷”引出“情”。
文章通过写孔乙己的“偷”,深刻揭示出孔乙己性格上的弱点,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情感态度。
5) 由“偷”引出作者的表达目的。
孔乙己地位的低下,是由于他的贫穷潦倒、好喝懒做和行为不端。作者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偷”,在于用一个“偷”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泛、更深程度地从不同的地方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
(1)请你找出写手的句子,并分析手的功用。
例子:便排出九文大钱——有了几个钱,做姿态,摆架子,写出了他的虚荣和穷酸气,是一双在短衣邦面前摆阔的手。
a、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生活所迫,一双用来偷书的手。
b、便替人钞钞书
———不爱劳动,不懂得营生,一双用来替人抄书的手。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读书人的象征,一双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手。
d.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
——热心教小孩识字,善良,一双用来蘸酒写字的手。
e.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善良、幽默,一双用来罩茴香豆碗碟的手。
f.先是写服辩,后来是打
——偷东西被打,一双用来写服辩的手。
g.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生活贫困潦倒,一双用来摸出钱的手。
h.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受伤惨重成了残废人,处于死亡边缘,一双用来走路的手。
小结:这里的手是一双意蕴颇丰的手,手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爱慕虚荣、或自欺欺人、或自命清高、或心地善良,或鄙视劳动……这是一双受到严重摧残的手。手的功能变形是他的灵魂的扭曲,身心的变形让他的手完全丧失了正常的功能。让我们分明看到一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他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足迹。
课文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涨红”显示了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的心理;
“灰色”则表现了他内心的遗憾被人深深击中之后的痛苦。
又如孔乙己出场时是”青白”脸色,而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拖着断腿,面目全非。
“青白”表现了他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
“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
从”青白”到”黑”的变化,包含着在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许多悲哀。
要求: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最好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为了让同学们顺利发言,教师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
大家发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 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直接认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有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有着睁大眼睛的样子、不屑置辩的神气、颓唐不安的模样、极其惋惜的表情、恳求掌柜的眼色的人。
2) 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他是一个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
他是一个酒客,是一个偷东西的人,
一个好喝懒做的人;
是一个经常挨打的人
是一个迂腐的人
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
是一个生活在极其冷漠环境之中的人
是一个受到无情嘲弄的人
是一个地位低下到不如当时的一个“短衣帮”的人
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巨大摧残的人。
是一个不时有善良天性流露的人。
小结:他身上有许多无价值的东西,迂腐、卑琐、好喝懒做、偷偷摸摸、自命清高、麻木不仁。封建教育的病毒渗入他的血脉,严重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身上还有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还不时有善良天性的闪光,表现出一定的真诚、老实、品行好。
3) 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
他是一个没有爬上去的读书人
是一个人生的价值连十九个钱都不如的人
是一个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演出了一幕更比一幕惨的悲剧,又在笑声中凄然消逝的人
是一个可笑可怜的多余的人
是一个“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
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在那样的社会中,人们渐渐丧失了良知和仁爱,变得冷漠无情,弱者并不值得同情,倒是取笑的对象。不光展示了悲哀的孔乙己更让我们看到社会的众生相,哄笑之声迭起,更显出忧愤如此之烈,悲啊,悲凉悲哀悲痛!孔乙己,再见了,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播放《孔乙己》电影片段)
(播放《孔乙己》电影片段)
阅读《孔乙己》,回答问题:
1、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答: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2、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答: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
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3、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例:(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