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演唱)欢乐颂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歌《欢乐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反抗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了解贝多芬“自由、平等、博爱”伟大而崇高的思想。
2、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与他人合唱好《欢乐颂》。
3、认识音乐家贝多芬,了解其代表作品。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六年级全体学生,“音乐思想为核心”始终贯 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六年级的学生现在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3、重点难点
1、掌握《欢乐颂》的节奏、音准及演唱风格。
2、二声部合唱旋律要唱清晰,声音要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3、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欢乐颂》
师生礼仪
1、师生问好歌!(师生互动)
2、节奏互动
二、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播放《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4、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5、乐圣小故事----“欣然忘食的夜餐”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的脑中突然闪过音乐的火花,他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一笔一划地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服务员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服务员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6、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其重要作品:《第三交响曲》,也称为《英雄交响曲》作品深刻地刻画出英雄的毅力,英雄的炽热情感和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形象。《第五交响曲》也称为《命运交响曲》,作品激励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同封建势力斗争。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第六交响曲》也称为《田园交响曲》,通过对大自然及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们的崇高的内心世界。《第九交响曲》也称为《合唱交响曲》,作品中运用了人声合唱,采用席勒的诗“欢乐颂”表达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相爱”的主题。
活动2【讲授】《欢乐颂》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1、欣赏《欢乐颂》(1)、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2)、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1)、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2)、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3)、分声部学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音效与魅力。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3345|5432|1123|3.22-|??
1123|321?|1155|1.77-|???
3345|5432|1123|2.11-|
1123|321?|1155|7.11-|?
(4)、全体合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5)、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合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等乐器,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5、欢乐音乐会(现场演唱演奏)五、课堂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纷纷回答…)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同时,我们走近了贝多芬,了解了贝多芬,一位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的伟大音乐家。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全体同学起立,再次高唱《欢乐颂》来结束这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歌《欢乐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反抗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了解贝多芬“自由、平等、博爱”伟大而崇高的思想。
2、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与他人合唱好《欢乐颂》。
3、认识音乐家贝多芬,了解其代表作品。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六年级全体学生,“音乐思想为核心”始终贯 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六年级的学生现在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3重点难点
1、掌握《欢乐颂》的节奏、音准及演唱风格。
2、二声部合唱旋律要唱清晰,声音要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3、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欢乐颂》
师生礼仪
1、师生问好歌!(师生互动)
2、节奏互动
二、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播放《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4、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5、乐圣小故事----“欣然忘食的夜餐”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的脑中突然闪过音乐的火花,他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一笔一划地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服务员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服务员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6、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其重要作品:《第三交响曲》,也称为《英雄交响曲》作品深刻地刻画出英雄的毅力,英雄的炽热情感和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形象。《第五交响曲》也称为《命运交响曲》,作品激励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同封建势力斗争。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第六交响曲》也称为《田园交响曲》,通过对大自然及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们的崇高的内心世界。《第九交响曲》也称为《合唱交响曲》,作品中运用了人声合唱,采用席勒的诗“欢乐颂”表达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相爱”的主题。
活动2【讲授】《欢乐颂》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1、欣赏《欢乐颂》(1)、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2)、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1)、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2)、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3)、分声部学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音效与魅力。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3345|5432|1123|3.22-|??
1123|321?|1155|1.77-|???
3345|5432|1123|2.11-|
1123|321?|1155|7.11-|?
(4)、全体合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5)、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合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等乐器,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5、欢乐音乐会(现场演唱演奏)五、课堂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纷纷回答…)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同时,我们走近了贝多芬,了解了贝多芬,一位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的伟大音乐家。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全体同学起立,再次高唱《欢乐颂》来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