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教学目标
⒈聆听肖邦的钢琴练习曲《离别》,了解作品风格及内涵,熟悉肖邦的个人性格和人生追求以及他内心中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⒉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画旋律线、图形谱、模仿钢琴演奏、模唱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并记忆乐曲主题。
⒊了解作曲家肖邦,并掌握作品的结构特点。了解肖邦钢琴作品演奏技巧并模拟感受,在体验的过程中喜欢肖邦及其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想着小学阶段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与友谊,都会有依依不舍的感情。一曲《离别》,将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相聚终有一别,相信同学们会永远记住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永远记住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让友谊永存。
重点难点
⒈参与体验乐曲风格特点,感受作者创作情感。
⒉听辨乐曲段落,记忆乐曲主题。
⒊以乐曲主题为主线,运用各种方法感受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⒈欣赏英国女高音李丝莉·嘉芮的独唱《夜已深》
学生随歌曲安静地走进教室。
教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静静聆听,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
⒉出示歌曲主题。
教师启发学生深情地演唱,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活动2【讲授】二、欣赏《离别》
⒈初听全曲。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首乐曲,请你认真聆听,旋律与刚才的歌曲有什么相似之处?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看大屏幕给大家介绍肖邦生平。
教师简单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给学生讲作者的创作故事,通过作者与朋友的两次谈话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而乐声更引起了身在异乡的肖邦的深切的怀乡之情。)
⒊复听全曲
教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乐曲,注意聆听与歌曲相似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
教师:这是一首典型的再现式三段体结构乐曲。
(板书:A B A),下面我们就分段欣赏乐曲在音乐要素上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⑴欣赏A段。
①初听
提问:聆听A段旋律,感受乐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带给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找个别学生用符号标记速度及节奏的特点。
情绪 速度 力度 节奏
教师板书 A
②复听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学生随老师听音乐画旋律线。
提问: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优美如歌,节奏缓慢,气息悠长,线条起伏不大,有焦虑的感觉。战争对作者来说是残酷的,背井离乡无法与祖国重逢,内心怎能不焦虑?默默祈祷祖国不要被无情的战火所毁坏。)
③再听A段主题。
一起用lu哼唱这段旋律。感受作者思念之情。
⑵欣赏B段。
①初听
教师:认真聆听B段主题,感受情绪、速度、力度、节奏比A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让你用图形表示,你会怎样表现?
②复听
学生:到黑板随音乐画图谱。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通过你们的图形谱的表现,仿佛真的看到了作者充满焦虑不安和挣扎、反抗的精神。舒缓的节奏中带着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在对祖国依依惜别的惆怅中有一种坚定和执着。给他们掌声。
⑶欣赏再现段。
学生用lu模唱。
活动3【活动】三、拓展
⒈欣赏沙拉·布莱曼演唱的《离别曲》
教师:你们已经六年级了,即将小学毕业离开母校。你是怎样的心情?大多数同学要分开,借此机会,我们开个小小的告别会,请你们伴随着沙拉·布莱曼的《离别曲》跟同学们告别、诉说好吗?
⒉小小告别会
在音乐活动中产生对母校、对同学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感,能热爱母校、热爱亲爱的同学们。
教师小结:相聚终有一别,相信同学们会永远记住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永远记住小学的同学们,让友谊永存,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