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节点体系梳理
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概念点拨】教材引用大量的机械运动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方法点拨】在本节的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
【应用拓展】转动时物体方位、甚至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转动也属于机械运动,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相对方位发生了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列车在轨道上行驶 B.运动员在奔跑
C.树上的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淌
知识点二 参照物
【概念点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必须要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方法点拨】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栏目中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的例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建议进行课堂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操作后回答:(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
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应用拓展】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作为课堂练习的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
【易错易混】
(1)弄错研究对象,对题目中隐含的研究对象分析不到位。
(2)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判断模糊。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上的变化则为运动,没有位置上的变化则为静止。
(3)将研究对象自身选为参照物。
【基础训练】
2.如图是一款“喷气飞行背包”,主要由喷气式涡轮机提供动力实现带人飞行。在“喷气飞行背包”带人匀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人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房屋是运动的
C.以“喷气式背包”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以白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3.2017年4月22日,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大日子,“天舟一号”无人驾驶货运飞船与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并进行燃料补给,对接后它们一起飞行,而它们之间却是相对 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直升机做的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5.(2018·云梦县月考)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 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 为参照物的。观察图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
能力训练
1.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2.子轩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 (选填“左”或“右”)运动的;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左运动的,以上判断结果可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3.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在长沙视察时,来到湘江橘子洲,慷慨之余,豪兴勃发,毛泽东即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恩来兴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诗句中“舟走”是以 为参照物,“洲不走”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鸽飞”是以 为参照物,“阁不飞”是以 为参照物。?
拓展训练
夜晚观察月亮,在空旷的野外有时候你觉得它不动,在有房屋的地方有时候会觉得它运动得很快(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可以注意多观察几次,将前后观察的印象对比一下)。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C 2.B 3.静止? 4.直升机 静止 向下 地面 地面 月亮 云 ?
能力训练
1.船 和 青山(或两岸、地面) 2.右 相对 3.橘子洲 地面 阁 地面 ?
拓展训练
在空旷的野外,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小,所以,有时你觉得它不动;在有房屋的地方,是以房屋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大,所以会感到月亮运动得很快。